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12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8《峨嵋山 ● 古鎮黃龍》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0《峨嵋山 ● 十方普賢》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9《峨嵋山 ● 樂山佛臺》
作者: 日期: 2015.07.17  天氣:  心情:
【旅遊日誌】• 朝聖之旅9
2015-07-15


9《峨嵋山 ● 樂山佛臺》


車到樂山港,就能遙望樂山大佛囉,大家一下子都興奮得很。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的凌雲山棲鸞峰,座落在凌雲寺的南側;因其所在地而得名嘉州大佛、凌雲大佛。它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遊樂山大佛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步行進去大佛景區,從近距離欣賞大佛;另一種就是搭乘遊船,從江面上俯瞰大佛,整個航程大概是半小時。
我們是搭遊船的,下了車往前走到底就是遊船碼頭。遊船基本上也是坐滿才發船,遊船有兩層,一樓船艙有少數座位;二樓甲板則是觀看大佛的平台。導遊說遊船會先經過大佛所在的岩壁,然後再迴轉,以逆流停船的方式讓船上遊客欣賞。因岷江河水相當湍急,照規定上瞭望甲版要穿救生衣;這會兒大夥也顧不得天熱,全上了上層甲板觀賞這久聞其名的大佛。


樂山大佛是依山體而鑿,露頂開龕。佛像為倚坐雙手扶膝式的彌勒佛,總高71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手長24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為後來的維修中用木質結構塗灰修補上去的。
大佛頭上有1021個螺髻。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整體嚴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經》上的記載和要求施工,形態端嚴、鎮靜,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
大佛的兩側山體上各鑿有一尊身披盔甲、手執戈矛的護法天王像,每尊高約16米,寬約6米。大佛的右側另修鑿有棧道,可從佛像頂部直達抵達腳部。棧道的岩壁上現存2處佛龕,是大佛周邊的數百處佛龕中保存最為完好的。棧道由上至下第一處折返的地方刻有一副《西方極樂圖》,雕刻精細,內有亭台樓閣等造像。


導遊介紹說樂山大佛始建成唐朝開元初年,先後歷時約90年才最終完成。
最早是在唐代開元初由貴州僧人海通禪師主持修建的;海通禪師因為看三江交匯處的水流猛烈,每當夏汛時江水直搗山壁,時常導致舟船翻覆,造成百姓傷亡。海通禪師為了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立願在凌雲山壁上開鑿大佛,希望以佛的無邊法力來鎮攝江水。只可惜大佛雕刻到肩膀時,海通禪師就去世了。海通禪師去世後,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
還有這麼個關於海通開佛像的傳說:由於禪師的募化,善信們大量的捐施支持大佛開鑿。時地的官員曾強向海通禪師索賄,海通和尚嚴詞拒絕;海通便自挖一隻眼睛放在盤子裡遞給了該官員,並稱「自目可剜,佛財難得」。


到了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時,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度使,他拿出自己的官俸支持了樂山大彿的續建,直至調任,後世蜀人很懷念他。可惜七年後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這時的大佛僅修鑿到膝蓋位置,膝蓋以下並未鑿出。
40年後貞元元年(785年)時,韋皋擔任西川節度使,這期間韋皋也捐出了自己的俸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18年後(貞元十九年),樂山大佛才正式修造完成。剛建好的樂山大佛屬於凌雲寺的內屬佛像,其外表塗有顏料,鑲嵌有寶石,部分地方還貼有金箔,大佛的外面還建有木閣加以保護。為此韋皋專門撰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導遊還說唐人在雕鑿大佛已有驚人的建築工藝。佛體上修鑿有一套可以減輕山水沖蝕和風化作用的排水系統,其中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共有三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相互之間沒有鑿通。
遊船回程快回到港口前還又停了一下,從這個角度看整座凌雲山,就像是一尊臥佛一般。
短短的三十分鐘遊船旅程,雖然只是遠遠的觀賞這世界遺產的樂山大佛,卻給我滿滿的感覺。
大佛歷盡多少人的力量而完成,衪鎮攝三江,也吸引人們一批又一批的來朝聖。天地幽幽,江河遼遼;千百年的時空,英雄古矣而大佛依在!
與天地相比,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短暫,而此刻我是如此的接近大佛,心靈是一種提昇。


離開了樂山,我們一行驅車開往峨嵋山的水晶酒店,準備明天的峨嵋山朝聖。


標籤:
瀏覽次數:112    人氣指數:912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8《峨嵋山 ● 古鎮黃龍》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0《峨嵋山 ● 十方普賢》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