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裕峯.光遠.山東冠縣人.童年舉於鄉.久不第.其父為嘉善三尹.隨之任.慕錢明吾.而執文見之.明吾悉抹其文.趙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童年」,十九歲以下稱童年.「三尹」是縣裡面第三級的地位.通常大尹是縣長,二尹應當是祕書長、主任秘書,三尹大概是科長.
趙裕,名光遠,山東冠縣人.這個人相當聰明,童年的時候就中了舉人.以後考進士,考了許多次都沒有考取.他的父親是嘉善縣的三尹,他隨著父親到嘉善來就職.錢明吾是當時的一位學者,很有學問、德行.趙裕峰把自己的文章大幅度的批改,許多地方都劃掉了.可是趙裕峰不但沒有一點怒容,而且心服口服,確實能夠改正.到第二年,再參加進士考試,他考中了.所以謙虛重要!
王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見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歸告友人曰.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及開榜.果中式.
「入覲」,是見皇帝.「浮」,是輕浮.
這一年,了凡先生五十八歲,去見皇帝,在京城遇到夏建所,此人非常謙虛,真正做到自卑而尊人.他回來告訴他的朋們說:「這個人將要發達之前,福報還沒有現前,智慧已經透出來了.智慧透出來之後,他自自然然就老實了,放肆就收斂了,這是老天爺啟發他.」後來考試開榜,夏建所果然中式.
江陰張畏巖.積學工文.有聲藝林.甲午.南京鄉試.寓一寺中.揭曉無名.大罵試官.以為瞇目.時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張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張益怒曰.汝不見我文.烏知不佳.道者曰.聞作文.貴心氣和平.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鄉試」,是秀才考舉人的考試.
這一位是反面的例子.江陰張畏巖文章寫得很好,在學術界有相當的聲譽.甲午,南京鄉試,他住在一個寺廟裡.考試揭曉後,他沒考中,於是就罵考試官:「我的文章寫得這麼好,為什麼沒有被錄取?」他的心裡非常不平.這時候有一位道長在旁邊,聽了笑笑,於是張畏巖又轉過頭來罵道長.道長說:「相公,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巖脾氣更大了,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怎麼曉得不好?」道長說:「心平氣和才能寫出好文章.現在聽你罵考試官,你的心非常不平,文章怎麼能寫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