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到週五,我都會回娘家煮菜並陪著爸媽午餐。
爸媽很喜歡吃芥藍菜,雖然現在正逢產季,價格還稍微偏高,不過它還是我們最近吃最多的蔬菜。
由於年紀關係,爸媽的牙齒已經大不如前,我感覺到他們連對米飯的要求,都漸漸的從Q變軟,這才了解到前一陣子,為了圖方便買的便當或自助餐,對他們來說有多麼不適合。媽媽一談起那段吃便當的日子,就說米粒很硬,吃得胃很不舒服,心情也跟著變差,吃飯竟成了一件苦惱的事。
媽媽教我煮芥藍菜要有技巧,蒜頭爆香,將切斷的芥藍菜放入後,要記得加些許的水,才能讓葉片撐得大大的、開開的,涵滿湯汁的感覺。鹽巴也不能太早放,免得葉片縮乾掉,以小火慢慢熬,因為老人家吃的不但要熟,還要微爛,才能咬得動。起鍋前再加一點點「鵝油」,除去菜的澀味,也可讓芥藍菜更為可口。
我知道爸爸很喜歡吃芥藍菜前端的梗莖,我特意的挑揀、剝去外皮煮,因為很費時耗工,所以他們在自助餐絕對吃不到這樣口感的芥藍菜。
我覺得煮菜其實很簡單,但是「能吃」,是用一種應付的心態去煮,所以那跟買便當有什麼差別呢?煮就要煮得「好吃」,讓爸媽喜歡,吃得開心,心情也跟著好起來,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