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學習放下
「行善」也許不難,尤其了解「道理」以後.現在可以看到,只要媒體一報導,善心的力量立即湧現.例如台灣版「羅倫佐的油」,高雄罹患腎上腺自質退化症(ALD)的張家三兄弟,兩天損款已上千萬,最捐款累計超過七千萬元.
但是,在眾多行善的人中,真正能「大幅度的」、「理想的」改造命運者,可能還是少數.關鍵也許就在生命黑箱的「加乘效應」並沒有顯著產生.
如前所述,「加乘效應」的效果多少,可能決定於接近「無念無我」的狀態,也就是「清淨心」的程度(第肆章第二節)
佛在《金剛經》中,教給人們的要領,是「無住生心」.「無住」就是清淨心,不著四相四見;「生心」就是生布施的心,生利益眾生的心.從初發心到成佛所修的,總結來說,就是一個「無住生心」而已.這是整個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註八)
而「無住」就是雲谷禪師教袁了凡先生「念咒」的用意;而「生心」就是「行善」.
「無住」就是俞淨意先生的「靜則一念不起」;「生心」就是「動則萬善相隨」.
「無住」就是嚴新先生所說氣功講究的「恬淡虛無,忘我無為」;「生心」就是嚴新醫生所說打開自身能量的金鑰匙:「做好事」.
涅槃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一切諸佛通行的教化,整個佛陀教法的大意,也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三句中概括盡了.而「無住」就是「自淨其意」;「生心」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所以,不管是實證(袁了凡、俞淨意)或理論(金剛經、涅槃經、氣功),似乎都是指向相同的方向.若用接近現代人的說法,「無住」就是「放得下」,「生心」就是「提得起」(圖七).(ps:因個人不是vip,除打字外,無其他word功能可以在愛情公寓日記上使用,正文打完後,在下會用文字方式代替圖七.)
而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下做善事(提得起、生心),但卻不能有效地改造命運,也許就在於「放不下」.放不下慾望享樂,放不下事業財產、放不下尊嚴名聲、放不下親人子女、放不下學諸見解、放不下理想抱負、放不下利害得失、放不下是非人我、放不下憂慮牽掛、放不下病、放不下身體生命、放不下「放下」......
因為「放不下」,所以「加乘效應」無法有效地產生;因為「放不下」,仍帶著想得「萬倍利息」的心態來銀行「存錢」,所以也成不了「富翁」.
※註八: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請參考淨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圖七】
金剛經
無住
生心
袁了凡
念咒
行善
俞淨意
靜則一念不起
動則萬善相隨
氣功
恬淡虛無,忘我無為
做好事
佛法大意
自淨其意
諸惡莫作,眾善莫行
現代流行語
放得下
提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