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我們大家既然已經發心出家,當然是不容易的.覺悟的人就不應該再造罪業.可是我們畢竟還是凡夫,八識田中含藏著無始劫來的惡習氣,遇到惡緣很難保持不墮落.因此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遠離惡緣.
佛教菩薩在六度中,特別重要的是行布施.也就是要捨,要放下.其次是忍辱波羅密.特別是對於物質生活一定要能堅忍,永遠過著清苦的生活.世尊教誡子弟,「以苦為師;以戒為師」.這些教訓都是保障我們在菩提道上遠離惡緣,而不至於墮落.特別是接受供養,在世尊那個時代,出家人接受在家信徒的供養,只限簡單的生活必需品: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所謂「四事供養」.今天的社會由於科技發達,一般人生活水準提高,金錢財物供養多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我們看到許多例子,初出家的時候沒有人供養,手沒有錢財,還有道心.等到供養一多,生活享受奢侈了,道心沒有了.貪、瞋、癡、慢,無始煩惱不但是現前,而且是加速度的在增長.他怎麼不墮落?諺語上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話是有原因的,不是隨便說的.因此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信徒對我們的供養,我們要知道保持簡單的物質生活:衣服穿得暖,吃得飽,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就足夠了.
道場是為弘法利生用的.建立一個大道場,目的何在?過去叢林寺院就是佛教大學,提供四眾同修研習、修行的場所.道場多半是國家建立的,也有大富長者捐獻供養的.所以,一般道場有山有田地,也就是有恆產.這些山林、田地可以租給農夫去種植,寺院向他們收租,這是道場生活的來源.絕不靠信徒的供養,也沒有化緣募捐.住在這個道場,心安理得,隨緣而不攀緣.不但沒有超度的事,連一般法會都很少,一年偶爾有一兩次法會.那是真正修行道場,那是在農業時代.
弘法利生,就是要幫助一切人破迷開悟,幫助一切人改善他的生活.給予他智慧,幫助他從煩惱、充滿種種壓力的苦難生活中,解脫出來.過一種像佛菩薩,充滿大智慧的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叫做弘揚佛法,這才是真實的修持.現代科技、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因此,現今道場的形式,不再是莊嚴的硬體建設,而是利用現代科學的工具,用廣播、用電視、用錄音、錄影,用CD來傳播大乘佛法.由此可知,信徒們對我們的供養,除了讓我們保持極簡單的生活之外,都要用弘法利生,也就是幫助一切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才不造罪業,才能免於墮落.
出家人是不是要做這些事呢?不可以的.如果存心一定要做這些事,那就是攀緣心,對於了生死出三界產生嚴重的障礙.信徒對我們這些供養,我們要以隨緣的心來看待.真正要懂得像古代龐居士所謂「好事不如無事,多事不如少事」.真正學佛,一切都是諸佛菩薩的安排,自己不要加一點點意思.這樣才如法.
所謂「如法」,就是時刻刻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保持自己的正念.念佛人保持這句佛號不夾雜、不間斷.信徒多的供養,我們要看做是他委託我們替他做善事;委託我們替他修福.如果我們將這些錢財用之不當,不但他沒能修福,我們造了很重的罪業.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遇到大的因緣,我們也不能消極的去做自了漢.譬如說,念佛人已有能力生死自在,可以隨時往生了,現在有位信徒,有一個很大的因緣供養,這就是佛菩薩要你再多住世幾年;因緣成熟,要多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也不能拒絕.你若想:我就走了!你是可以走,但是有失慈悲.所以,請佛住世,請善知識位世是有一定條件的,不是口頭說說的,這些我們都必須明瞭.明瞭之後一定要依教奉行.這樣雖然多住世間幾年,對於往生淨土絕無妨礙.這就對了!決定不能在這個地方起貪、瞋、癡、慢.
這是你們發心出家,我見到的一些事實.這些事實,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我不能不告訴你,才不負我們大家一起同參共修一場.
論云百年易盡五福難當
命川流而電逝
業地久而天長
是應驚警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