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老子51) 台灣白牡丹 2014/5/19(甲午4/21)
老子講「道德」,
反覆解說了五十章,
不外乎是「體」「用」的二而一關係。
老子了解「知而行」重要性,
因此本章直截了當的教人將這體用,
實驗成人生旳實際行為,
以天地萬物非道不生非德不行的自然律,
反用於身而行於世,
據此,
我們就會在明白道德後,
還須實踐道德,
這才是當然必走的路。
其次,
在實踐道德時,
更須記住:
凡能不自有其道者方顯道之貴
能不有其德者方符德之尊,
所以,
人若能行道而忘於道,
用德而忘於德時,
這才是道德的真正尊貴處。
這正是本章之章旨。
講到尊貴,
必須明白唯有從「做」中確實地做,
才得彰顯它的尊貴,
因此,
我們就詳細來了解
為什麼做,
怎麼做?
先看經文頭兩句:
道生之,
德畜生。
道是生發萬物的元素,
無道萬物根本不能成立,
所以物的原始上,
必先有道的元素賦與,
由這個元素的存在方成出生之動機,
故曰「道之生」。
接著,
萬物在未成形之前,
和既得元素以後的一段時間中,
一定有一股蓄養力以促其成,
這就是從總體的道上,
另發的蓄養萬物之德,
這就像種子在地下的受滋潤,
還有胎兒在母體中受培養一樣,
完全是不假人意的自然行為,
(萬物所得的元素,
是總體上的分體,
本有同質連根的關係。
萬物所受的德,
也是大用上的各別妙用,
它具同能同生的關係,
這點必須理解)。
譬如:
動物的飢有食、渴有飲,
雖寒不疆,
雖暑不灼,
以及植物的因時因地,
各利其滋長收成等,
這些都是大德分散後的各別妙用,
萬物就是受此德的蓄養才穩定生機,
故曰「德蓄之」。
【 敬 待 續 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