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8日 經濟觀察報
秦建國(化名)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休息日了。作為青島港下屬公司青島前灣西港聯合碼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聯」)的一名業務負責人,一直為碼頭上不斷增多的貨物發愁。
近段時間,青島港很多倉庫已庫滿為患,不少到港船只甚至因找不到泊位,沒法卸貨。這種業內稱為「壓港」的狀況讓他壓力巨大。
事實上,一年都很繁忙的青島港最近有些煩惱,大量貨物滯留在碼頭上,港口庫中堆積滿滿,泊位上還停靠著大量滿載的貨輪。
青島港的遭遇,在這個夏天並非個案。秦皇島、天津等重要港口近期都出現了這種「壓港」現象。據了解,珠三角、長三角的碼頭吞吐量迅速下滑。
港口連著的另一頭,是多個行業的下游企業和貿易商採取「零庫存」以減少損失,而大量原材料在上游企業和港口堆積。下游企業「錢荒」成為了大宗商品原材料滯銷壓港的重要原因,在改變了企業採購的習慣之後,「錢荒」已經向上游蔓延……
此前本報亦有報道指出,棉紡、塑料加工、大豆加工、橡膠加工等行業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降低開工率甚至停產的狀況。「今年的形勢對於中小企業來講,比2008年可怕許多,2008年是一種『休克』,而今年則更像『溫水煮青蛙』,到底有多少企業能撐過難關現在真不好說。」一家橡膠企業負責人說。
商品「壓港」
秦建國介紹,「壓港」的直接原因是,運到的貨物滯留在港口發送不出去。「不能光吃不拉啊!」秦建國忍不住說了句粗話,現在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疏運,「一方面去找貨主、貿易商溝通,催促把貨拉走或者一起想想別的辦法處理掉;另一方面就是對貨物進行合理化的安排,比如『移庫』,這樣才能倒出地方好接貨。」
一家港口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積壓在港口倉庫裡的貨物高達1300多萬噸,而正常狀態下庫裡有280萬噸貨就算多的了,而公司一整年的吞吐量也只有1600萬噸。
這樣嚴重的「壓港」,讓青島港近期很焦慮。在青島港高層眼裡,「壓港」是「負面新聞」。
「青島港要求的是來貨就走,不能壓港。」青島港旗下大港公司業務負責人李振清表示。
然而除了「移庫」之外,港口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移庫」是圈裡的詞兒,「看誰的庫閒著,就先放進去,付給這些公司場地費,不行了再轉。」秦建國說,他最近的工作就是在征得貨主同意後,把壓庫的貨物暫時移庫到青島港其他中轉比較快的場地,比如集裝箱公司和物流公司等公司有庫容的地方。「得保證新來船上的貨能接下來啊!」因為代價高昂,不到迫不得已,誰也不願意採取這種「倒庫」的方案。
另一家港口公司人士表示,為了「倒庫」,他們要幫助客戶將散裝運來的大豆打包,再以裝包的形式運到別的遠一點的倉庫。而現在「移庫」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港口內外的倉庫都越來越滿了。
「大豆、橡膠、塑料、鐵礦石等大宗商品都是壓港的主要品種。」上述人士透露。而西聯公司相關人士指出,鐵礦石、鋁礬土、紙漿、原木等品種都是重點困難品種。
實際上,青島港最近遭遇的困境並非個案,幾位大宗商品研究人士在調研之後都告訴本報,秦皇島、天津等港口,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壓港」的情況,而重災區都集中在生產企業用作原材料的大宗商品乾散貨上。
下游需求不振、企業停止採購,在北方港口以「壓港」的形式體現,而在產業鏈更偏上游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港口的憂慮體現在吞吐量的急劇下滑。
申銀萬國最新港口研究報告顯示,在今年一季度珠三角地區的港口經歷了吞吐量下滑之後,5月份長三角地區的集裝箱吞吐量陡然從4月份的同比增長10%降至3%,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甚至出現了1%的負增長。「在正常的經濟周期裡,中國各港口的同比增長一般都在12%左右,而5月份往後許多港口突然出現了個位數增長。」華泰證券一位分析師指出其中的非常態,「港口現在的狀況比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還要糟糕許多,尤其是大宗商品原材料的吞吐更差,企業採購的意願非常低。」
「去庫存化」隱憂
在港口貨品堆積如山的同時,大宗商品的貿易商和下游生產企業的倉庫裡卻驚現「零庫存」。「我們已經零庫存兩個月了。」山東一家國資背景的大型橡膠貿易商負責人王斌最近無事可做,「我們是現貨貿易商,不動就是賠錢,但是現在看看同行,動了的賠錢更多。」
另一家從事化工原材料貿易的日本貿易商也表示,近一兩個月將庫存下調了70%。「最近下游企業和很多貿易商手裡都沒有庫存,原材料全部積壓在上游企業和碼頭倉庫裡了。」一家大型化工貿易企業負責人說,這種情況雖然因原材料品種不同而略有差別,但是下游企業和貿易商「去庫存化」非常明顯。
關於主動採取「零庫存」、停止貿易的原因,王斌解釋,近期許多生產企業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對原材料採購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王斌的一個國企客戶,去年得到貸款是90億,今年只批了60億,「一下少了1/3,立刻周轉不過來了。而今年大宗商品的價格又要比去年高許多。」
資金鏈的逐漸繃緊,在一部分中小企業悄無聲息地停止採購停工的同時,已經改變了企業採購原材料的習慣。
一家PVC內貿企業負責人說:「原來客戶一天用30萬噸的貨,一次訂三天,而現在一次就訂一天,而且只訂差不多10萬噸。」
一些大型企業雖然依舊持續採購,但是紛紛向供貨商要求晚付款或者不採用現金結賬。
「以前客戶訂貨都付現金,而現在都改成了銀行承兌匯票,尤其是大企業。」中鹽塑料銷售部門內部人士說。雖然上下游庫存情況有別,但下游「錢荒」的狀態卻很快地傳導到上游生產企業。一家國有化工企業高層人士透露,下游大量採用承兌匯票等形式付款,幾個月的兌付期已經直接使其公司的資金周轉出現了問題,目前公司正在緊急研究股權融資方案。
王斌說,在這樣的一種形式下,貿易商能做的就是減少交易:「現在價格波動這麼快,下游現在說違約就違約;貨在我們手裡,我們有主動權,到了工廠,工廠要是不付款,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今年發生的去庫存化並不是一種經濟向好、需求上升的結果,而是因為企業資金面過於緊張、難於周轉並且對需求嚴重不看好的被迫選擇。」一家以大宗商品期貨著名的期貨公司總經理分析,這樣的一種去庫存化,會導致企業大面積減少開工,而即使經濟突然好轉,企業也無法快速恢復生產。
根據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5月份官方經理人採購指數PMI創9個月新低為52.0,較上個月回落0.9,各研究機構認為,這個數據證實經濟處於階段性回落通道,未來仍可能小幅下行。「而從大宗商品滯銷和庫存的實際情況看來,企業採購的景氣程度可能要比PMI顯示的還要差很多。」上述期貨公司總經理指出。
低開工率蔓延
本報得到的一些行業研究員調研結果顯示,棉紡、塑料加工、大豆加工、橡膠加工等行業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降低開工率甚至停產。
調研信息顯示,棉紡企業目前開工率只有約三分之一,而塑料行業有一半的開工率,橡膠加工開工率為60%,大豆加工雖然開工率較高,但中國大豆產地的開工率卻只有不到20%。
「最近企業PVC的用量下降了50%,也就是說開工率也下降了50%。」一家大型化工內貿企業負責人說。
這一波「停產潮」中,受傷最深的要數中小企業。
全國工商聯歷時兩個多月,對16個省份的中小企業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調研發現,當前的中小企業面臨的「錢荒」問題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加嚴重。
一位在江浙一帶對企業現狀進行調查的期貨公司研究院人士認為,目前中小企業大面積、大量使用民間高成本資金,如果這種低開工率、採購、產銷不暢的局面再維持兩三個月,一大批企業就會破產,倒閉的數量甚至可能達到三分之一。「南方已經有一批中小企業倒下了。」「已經有一部分小企業主將固定資產抵押給銀行,轉移了剩餘的流動資產。」上述人士調研發現,而這些小企業主身上已經背負了不少的高息民間借貸。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浙江、廣東確實是出現了中小企業集中倒閉的現象,「廣東、浙江是沿海中小企業居多的地方,而且都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加工貿易居多。世界經濟盡管在復甦之中,但是復甦步伐非常緩慢,出口依然表現得比較艱難,所以產品、原材料擠壓比較嚴重,庫存投資在增加,流動賬款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融資也變得非常困難。」「流動資金短缺,融資需求更高。一方面構成倒閉;一方面為了生存,必須繼續去融資。融資難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曹遠征說。
從事化工品貿易的上海伊藤忠商社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吳家豪說,與融資一直較為容易的大型企業和向來「現金為王」的微小企業相比,中型企業已經形成部分依賴融資的經營模式,其規模也不允許企業隨時遣散員工停產,按照目前的狀況,最危機重重的應該是中型企業。「而這一部分企業實際又是中國企業體量總和最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