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老子44)之三 台灣白牡丹 2014/1/25(癸巳12/25)
了解馬斯洛所說人的需求五層次,
對照來看看一下經文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這三句是老子針對世人的病態,
所提出的質問,
要人自己來答覆自己。
第一句是問德名與身軀二者
你以為那一個應當親近呢?
(以名喻德,
是根據定義章第一章的
「有名萬物之母」而來。)
這二者,
一個是無形卻是真實的,
一個是有形卻是虛幻的,
世人若認有形者為實在而當親近時,
那麼就以色身為重而求滿足所欲了,
反之若視那無形的德名才是人生之首要,
非此不能歸根復命時,
則親近德名就不會差錯了。
第二句又問,
人的身軀如果和財貨作一比較,
你以為那一個應當看重呢?
(多字是重字意)
這二者一個是自身的,
一個是身外的,
我們若以為非名利不能顯榮耀,
非財貨不能顯富足時,
那麼,
一生就只有為些身外物而鑽營奔走使動心機了;
否則,
若看穿那些身外物生未帶來、死不帶去,
百般經營的結果,
最後終是過眼煙雲,
可是還得來非易的身軀,
在世只不過短短幾十年,
故當善為利用這身軀來立功建德於世,
能如此這就是視身重於財貨了。
第三句就問,
在那屬於身外物的財貨上,
如再做一比較,
就是有的人佔有欲強大,
而貪得無厭;
有的人視財貨如浮雲,
心中了無牽掛,
知足知止。
那麼這二者,
那一個是人生的病態呢?
(亡字作「無貪住」解)。
這二者一個是愈多愈感不足,
一個是知足而不妄求,
我們如認為財貨愈豐人生價值愈高時,
那麼就貪得無厭的度下去,
否則若視財貨只是人生之附屬品,
人生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財貨的得與失實不足以擾我心,
能如此,
則雖不足,
也樂在其中了。
(2014-1-25寫於台南市關仔嶺碧雲寺)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