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在討論台灣的大學國際化一文中說,國際化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中國在先秦統一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的頻繁交往,就是一種國際化的活動。孔夫子在兩千多年前,率領他的學生同遊列國,不也就是一種國際化的實踐嗎?在教育領域推行國際化,先要深切了解到自身的文化,然後再虛心吸收他國文化之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首先應愛護傳承中華文化,更何況現今的中華文化和語言,受到各國的空前重視。 時值馬英九政府轟轟烈烈的推行十二年國教,新聞報導郤說國中基測,有二千五百個學生的作文零分。政府的領導人和教育部官員,對教出這種學生的教育制度郤未見檢討,反而只務虛文的談大學國際化,要推動英語落實植根到國小低年級。忽視英語世界化,其是因為百年來美國國力強大的結果,爾今倒果為因的唯英語教育,很可能教出認賊作父的三流學生,不知道如何說寫漢語文的亡國奴。 中國大陸的保釣運動,變調失控成為義和團式的行為,竟然襲擊日本大使座車,拔掉車上的日本國旗。釣魚臺是台灣的附屬島嶼,但是因為現今台灣當局刻意不作為,反而成為中國大陸和日本人的衝突引火點,也反應出兩國人民對於世局的改變不適應。日本右翼分子特別去挑釁中國,因為他們一向自認是亞洲人的唯一,明治維新後就宣告要脫亞入歐,自認是歐洲人的同屬,打心底就瞧不起亞洲人。雖然經歷二十幾年的經濟失落,但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仍然顧盼自雄睥睨一切,還是不把亞洲人放在眼裡。前年忽然間被宣布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被一向瞧不起的支那人奪走,這晴天霹靂讓日本人一時不知所措,心理更調適不過來。同樣的事情也讓中國大陸的人民適應不良,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憾動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郤反而加速中國的堀起。於是原本默默無言,堅守鄧小平韜光養晦信條的中國人民,忽然間也感受到民族意識的自豪,於是日本人有效佔領並管理的台灣釣魚臺,就莫名其妙的成為兩國人民族主義的衝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