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孟子論立命之.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
「感格」,是求感應.於心性求感應,於上天求感應,都要用真誠心,所謂「誠則靈,不誠無物」.立命之學,最早是孟子說的.他說:「夭壽不貳.」「夭」是短命,「壽」是長壽,短命跟長壽是一不是二.這個話說得很高明,一般人聽不懂.短命跟長壽差別太大了,怎麼是一不是二?我們用分別心、執著心看,所以把它看成二;如果你的心不動,一念不生,沒有分別,長壽跟短命確實是一不是二,有分別,才有二、三.
聖人、佛菩薩沒有分別心,凡夫有分別心,所以把世間一切法都變成對立,變成大小、長短、善惡、真妄.對立就是科學家講的相對論,生活在相對的世間,也就是生活在虛妄的世間,《金剛經》講「夢幻泡影」,這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真」,一真決定沒有相對,有相對就不是真的.六道是相對的,十法界是相對的,一真法界沒有相對.沒有相對,有沒有絕對?也沒有絕對.絕對跟相對是互相建立的,沒有相對,絕對也沒有了.佛經講這個境界不可思議,「思」是思惟,你不能思,一思就錯了;「議」是議論,也不能說,一說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皆乖」.那是真實的一真法界,真平等.
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細分之」,是把它推衍開來說.「豐歉不貳」,「豐」是豐收,「歉」是收成不好.收成豐富,可以過得富足;反之,若是欠收,日子就貧困.如果你能懂得豐歉不貳、貧富不貳,就能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窮」是處在困境,辦什麼事情都艱難困苦,不能成就;「通」是通達,做任何事助緣很多,非常順利.你要是懂得窮通不貳,就能立貴賤之命.如何立命?貧者安於貧,富者安於富,貴者安於貴,賤者安於賤,各得其所,這是立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命作,這是真正知天命.所以,世間永遠是太平的,社會決定不可能有動亂.這是真實的學問.
「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生死可不可怕?不可怕.生死非常正常,只要明白道理,你就不會貪生怕死.生跟死是一樁事,不是兩樁事.通達的人對於捨身受身,就像脫衣服、換衣服一樣.我們把衣服比喻作身體,衣服穿久了,髒了、破了,我們自然會把它脫掉,再換一件衣服,就好比這個身不要了,再換一個身.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衣服要愈換愈漂亮,如果愈換愈差就不好了.
如果不個人作惡多端,他這個身捨掉之後,來生會比現在這個身還差,換成畜生身、餓鬼身、地獄身,愈換愈不好看;如果這個人一生行善,好善積德,捨報之後生天,天身比我們這個身莊嚴;如果念佛求生淨土,換得菩薩身、佛身,就愈來愈莊嚴了.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與道理,才真正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雖然是利益別人,實際上利人就是利己,這是真理.世間人常講「損人利己」,這句話有弊病,損人決定害己.因為眼前雖然得一點小利,可是幾十年之後,死了變餓鬼、畜生,或墮地獄,那真正是害了自己,到時候就後悔莫及.所以,損人之事決定不能做,真正聰明人、明白人決定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情.
因此,對於生死這樁事情參透,知道事實真相,貪生怕死的念頭就沒有了.無論在何時,無論什麼方式死亡,都會歡歡喜喜.為什麼?知道這個身捨了之後,馬上換一個比現在更好、更殊勝的身.我們要有信心、有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