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鄉下拜訪客戶,我被幾隻養在庭院的大頭鵝給圍毆了,
原來鵝並不呆,還能輕鬆攀爬七十幾度的斜坡,一路猛追過來。
飼主很不好意思,在臨走前硬塞給我兩顆油黃肥大的麵包果,
花蓮人叫「麻姬露」。
拿著這顆碩果,既歡喜又迷惘,不知從何下手,上一次吃麵包果
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就把它當青木瓜煮吧!
颱風將至的夜晚,煮好麻姬露,風雨已狂急起來,
在尖嘯的風聲中,我吃著麻姬露,滿心慶幸,更覺得這是天賜恩物。
麻姬露是老天爺的禮物,只送給明媚的熱帶,除了花蓮、夏威夷、
菲律賓、大溪地和牙買加等地,都有它的行跡,
不僅能燒湯,還能燒烤煎炸,釀酒製酪,廉宜豐美變化多樣,
養活無數熱帶居民,是南島民族的重要食糧。
有一道菜叫「烏露燉鹹魚」
烏露就是麵包果,夏威夷和大溪地也這麼叫。
我一直以為麻姬露是日語,後來才知道是阿美族語,
麵包樹是阿美族的族樹,
據說是他們的祖先從海外帶回來的,
麻姬露與烏露之間,必然有密切關聯。
一碗麻姬露湯,
我喝到熱帶,颱風,海島,童年,以及語系和食譜的漂流遞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