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知名網路計量研究機構Webometrics在7月份所公布的研究評比「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y),淡江大學在全球4000所大學中,排名第463名,亞洲地區的大學中排名為第31名,而台灣地區排名第7名,除了榮登私校第一,更領先多所知名國立大學。該排名不只肯定本校的三化政策-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以及網路校園(Cyber Campus)的成功,也為接下來的征途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Webometrics是由西班牙科學資訊與文獻中心網路實驗室研究出版,該機構附屬於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自2004年開始公布排名,並每6個月更新一次排名。新出版的2007年世界大學排行榜是依照「網路出版品的數量」及「網路文獻被引用的次數」來評比,側重於大學的網路資訊能力,在國際化與全球化的趨勢原則下,主要以大學英文網頁為考量。其中有四項主要指標:網頁數量(Size)、網頁能見度(Visibility)、學術出版品檔案數量(Rich Files)以及在Google Scholar中查詢學者文章被引用數量(Scholar);而排名產生是根據下列公式計算:「能見度*4+網頁數量*2+學術出版品檔案數量*1+學者文章被引用數量*1」,經過這四項指標的綜合運算後,產生全球各大學在網路世界的學術影響力。
而本校的網路排名從2006年至今年7月為止,從世界排名第738名提升到第463名,在兩年內超越了全球275間大專院校,也是台灣前十名的大學中進步名次最多的。而本校在個別項目的排名上,以網頁數量最為突出是全球第322名,緊追在台大、成功、交大和師大之後,而能見度是第590名,學術出版品檔案數量第550名,而文章被引用數量則是第737名。美國在這次評比中包辦了四項指標的冠軍寶座,綜合評比全球第一名的史丹佛大學是「能見度」和「學術出版品檔案數量」兩個項目的冠軍,而哈佛大學則在「學者文章被引用數量」的項目得到第一名,至於「網頁數量」項目的第一名則是賓州州立大學。
從該研究中心的歷年數據的統計,台灣大部份的大學在網路排名上都有提升的趨勢,今年更是普遍性地大幅提升,在亞洲前50名中,台灣就有12所大學入榜,僅次於日本的15所,而大陸則有9所,香港6所,而韓國則有3所。在亞洲綜合評比第1名的日本東京大學,除了「能見度」第107名,其餘三項都在百名之內,其中「學者文章被引用數量」更排名全球第11名,東京大學的網站除了分類詳細之外,將師生的學術著作擺放在網站上,排名第2名便是國立台灣大學,台大在「學術出版品檔案數量」排名全球第30名,「學者文章被引用數量」則是排名全球第96名,表現不俗。
大學排名全球化對淡大的衝擊
隨著高等教育急速的擴張,大學數量激增,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紀末已正式地邁入市場化的新時代。但在此高等教育激烈競爭中,如何確保大學教育品質,成為目前社會大眾最關切的問題之一,許多由媒體雜誌、學術團體或政府單位所進行的「大學排名」也由此而興起。然而大學排名與大學評鑑與分類是完全不同的。「分類」強調「定位」,「評鑑」重視「品質」,而排名重視「聲望」;「分類」只做為檢視大學機構的角色與功能,而非區分優劣。「評鑑」聚焦在「過程」,「排行」則在乎「結果」;「評鑑」只證明該校的品質已達到某一標準;「排行」則強調大學機構的學術表現是最為卓越,並超越許多同類型的競爭對手(證明甲校優於乙校)。所以評鑑只是符合大學生存的最低標準,但排名則是證明誰是最頂尖的大學。這也為何社會大眾對「排名」的關切勝於「評鑑」與「分類」甚多。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所發表的全美大學排行榜,即被公認為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名之一。1983年,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以「學術聲譽調查」的方式,公布了第一次單一國家全國性「大學排名」,正式揭開了「大學排名」的序幕。90年代,各國開始陸續跟進,加拿大「麥克林」(the Maclean’s)、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日本「朝日新聞」(Asahi Shimbum)、德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心」(Th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等,公布該國第一次全國性大學排名。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大學排名出現國際化的趨勢,開始發展跨國性的大學排名,其中大陸上海交通大學更在2003年6月率先公布了第一份全球性的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其主要採用國際認可之學術成果與學術表現作為主要評比指標,對世界1000所大學進行排名,此舉不僅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國主流媒體紛紛大幅報導,其中所採用的評比指標更成各國政府追求學術卓越,造就世界一流大學的依據。在上海交通大學公布之後,全球大學學術排名進入白熱化的競爭,而英國「時報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也立即在2004年11月跟進,公布涵蓋全球前兩百大的「世界大學排行榜」(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06年10月已公布第三次排名。2006年大陸武漢大學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也相繼公布「世界科研競爭力排行榜」,但因未以英語公布故較無引起歐美各國大學太多的注意。
整體來看,上海交大、英國泰晤士報及武漢大學三項全球排名中,所採用指標皆是同質性相當高的學術研究成果為主,並無包含評比學生學習環境、過程與結果指標,而整體指標數也不超過7項。此三項全球排名皆是針對「研究型大學」做評比,教學、社區型大學不是其主要對象。此外,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有採用聲譽調查,而其它兩項則無。
但相較以往的大學排名大都是以大學學術研究產量主要評量指標,2004年,一所西班牙國家網路計量研究中心針對世界大學的網路學術表現發表「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並每6個月更新一次排行榜。其主要指標包含1.規模,即四大網站搜尋器Google, Yahoo, Live Search and Exalead. 之各大學網頁的頁數;2.能見度:四大網站搜尋器Google, Yahoo, Live Search and Exalead之各大學網頁對外被聯結數;3.學術出版:Adobe Acrobat (.pdf), Adobe PostScript (.ps), Microsoft Word (.doc) and Microsoft Powerpoint (.ppt). 等形式檔案之學術出版品數目;4.學者在學術網站被登出之文章數目與其被引用數等四大類。此類排名雖然已逐漸引起學術界的注意,但其所採用排名指標的定義與內涵能否評價大學真正學術品質,尚未達到學術界一致的共識。然而,U.S News & World Report 美國最佳大學排名之計劃主持人Robert Morse卻認為大學網路學術表現必定會是二十一世紀大學排名必要考量的因素,雖然未來會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卻是令人期待的。
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趨勢,使大學國際競爭愈加劇烈,各大學在自己國家排名領先已不足為傲,爭取全球排名的最佳戰略位置,成為增加自身學術優勢的保證。綜合上述四項全球大學排名,淡江未來若要在以上四項全球排名上能更有所突破,以下是可能改善方向:
一、增加每位教師研究論文產量與質量:上海交大、武漢大學與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的評量指標主要以教師的論文的量與質為主,而這也是評比世界研究型大學最重要的依據,這對已定位自己為研究型的淡大更不可不重視在此一方面的表現。
二、師生比與專任教師比例的改善: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採用此指標做為評比大學在教學資源的分配,但這也是淡江較為弱的一環,也必須立即改善。
三、加速國際化的腳步::The Time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強調大學國際化的表現,尤其是國際教師與學生的百分比。在這一方面,淡江已有很好的基礎,但未來仍需更為加強,並朝平均研究型大學所表現的5%以上的目標前進。
四、強化網頁的功能與內容:Webometrics將大學在網路的學術表現做為評比的唯一依據,而淡江表現已超越國內許多公私立大學,這也顯示出淡江多年來推動資訊化的成效斐然,但未來仍需更加緊腳步,充實網頁功能與內容,以能持續保有領先的地位。
由於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效應,大學在知識經濟的創新上扮演著厚植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角色,這也使得高等教育機構努力追求學術卓越與一流品質的浪潮,已遠遠超過教育均等的考量,而各國政府也準備充分經費,努力配合大學一起推動這齣打造「世界級、頂尖大學」戲碼的上演,以期在各項國際學術排名中,搶奪一席之地。然而,可以理解的是,任何一項高等教育學術評比無法考量到所有層面,無論如何都會引起爭議,因為大學擔心排名公布不會僅影響學校聲譽的發展,也會左右其經費籌措管道、學生來源等攸關學校存亡之問題,這也是為何所有大學錙銖必較的原因。而在全球大學評比的發展中,淡江大學在未來不只需了解國內大學競爭對手的實力,更需不斷檢視本身在全球高等教育評比的全方位位置,如此才能在這場激烈的競賽中,永保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