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喜歡上醫院,因為去治病時自己痛苦,去探病時為人難過,我因此特別同情、佩服必須處於愁容、呻吟環境中的醫護人員。
我因打球受傷,不得不去復健。誰知進程緩慢,兩、三個月內仍未痊癒,心中難免氣餒。每次復健的四、五十分鐘裡,我只能苦中作樂,除了閱讀,就是四處張望,觀察人生百態,就這樣,我看到了「賞心悅目」的年輕治療師Y。
Y一對漂亮的眼睛先吸引了我,但如果不是她的人格特質,單靠亮麗的外表,大概不足以鼓舞年近半百的男人寫下這篇短文。因面對患者,多數治療師的舉止神情,讓我覺得她們只是在重複做一件無趣的工作。相形之下,Y的細心和專注,讓人感覺治療過程的從容與受尊重。我猜想,Y一定有穩定和愉悅的心情,才能在重複、無趣的工作中,表現出專注與從容。
雖然另有兩、三個治療師,也有與Y相同的人格特質,但最令我「賞心悅目」的非Y莫屬。她的衣著在清爽、整潔、樸素中,略顯亮麗。原本我是不修邊幅、自認內涵重於外表的人,但每想到Y的外表,可帶給我愉悅時,我就會提醒自己應注意穿著,讓別人有愉悅的感覺。
能不生病最好,但如果每個醫院都有幾個Y,患者就醫的感覺就是賞心悅目,而不是灰暗陰冷了。
【2006/02/1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