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385763
 KAO老鬼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死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告誡所有的女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面對死亡
作者: KAO老鬼 日期: 2010.11.24  天氣:  心情:
※ 休謨,莎士比亞,孔子都不知死亡為何?

經驗主義者認為一切都需要透過感官的體驗才是真實的。經驗主義中的一位哲學家休謨在臨終前,有個朋友問他是否相信人死後還有生命,據說他回答說:「一塊煤炭放在火上,同樣可能不會燃燒。」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回答,煤炭放在火上,會燃燒難道不是常態嗎?如果不會燃燒,那不是反常嗎?休謨的態度究竟是什麼呢?休謨大概會說:等我真正死了,產生死後的經驗,我就會告訴你了。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曾說道,「死亡好像一個布幔,只見有人從這一面進去,卻從沒看見有人出來。」正因沒有任何有經驗的人能教導我們這事,使得死亡成為人生的一個謎。所以孔子也說,「未知生,焉之死。」似乎這些偉大的精神導師,在面對死亡的事上也都愛莫能助。

※ 生命有輕重 死亡需學習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他看來,人活在世上有高低貴賤,就是死也要分輕重凡俗的。在中世紀有一本書叫「死亡的技巧」中,倒是提出一個較積極的建議,「學習如何死,你才能學習如何生」。筆者很同意不僅要學習如何生存,更要學習如何面對死亡。

※ 認識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才能面對死亡

聖經傳道書提到:「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必將這事放在心上。…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這表示死亡比起生存是更需要用心安排的。我們或許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掌握生命的寬度和深度。臨終過程的品質決定於自己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估量。如果能在活的時候,認真追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當那一刻真的到來時,將可以挺身昂首的面對。俄國小說家畢安德列 (Andrei Bitov)這位傑出青年,他一直在找尋人生的目的。當他二十七歲那年,在聖彼得堡搭乘地下鐵時,突然被一種巨大的失落感所淹沒,感到生命似乎完全停頓下來,忽然間有一句話浮現在他腦海中:「如果沒有神,生命就毫無意義」他的覺醒幫助他找到人生的答案;同樣的,當我們在尋找人生的目的時,必須回到造物主這生命的源頭,知道祂創造我們的計畫與目的。

※ 對死亡有正確認識才能面對死亡

伊比鳩魯(Epikur)有一段著名的話:「當我活著時,死亡就不在。當我死了,我也不存在了。所以當我活著時,為何要去思考死亡呢?這會影響我的生命情趣,並干擾我的工作。」這種心態如同中國人所說的:「人死如燈滅」,死後就一了百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希伯來書講得很明白,「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表示人的肉身生命固然會結束,但屬靈的生命是永恆的,並且還有死後要面對的問題。新約作者保羅論到死了的人他稱為『睡了的人』,他說:『關於睡了的人,弟兄們,我們不願意你們無知無識,恐怕你們憂傷…』,既是睡了表示還會再醒來;肉身的生命雖如燈燃盡,但屬靈的生命仍然繼續。

※ 有永遠生命的盼望才能面對死亡

曾有一名十九歲的台大學生,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遺書上說:『不知道讀那麼多的書要幹什麼?』這是因著缺少盼望導致的悲傷抉擇。有智慧之王美譽的所羅門曾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各樣事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講了這些人生必經的路程之後,接著他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這裡他用了一個特別的詞『永遠』,其原文的意思是:『神所栽種,歷代以來就在運行的一種要有目的的感覺;日光之下,除神以外,別無什麼可以滿足這感覺。』這就是永遠生命的盼望;使我們能更珍惜生命,面對死亡時更能尋得盼望。
標籤:
瀏覽次數:78    人氣指數:478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死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告誡所有的女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