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運動有益 但要注意安全 根據國內一項水療研究發現,有高血壓病史的糖尿病人在持續2~3個月、每週3次、每次20分鐘的溫水浸泡後,血壓值都可以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 許多人喜歡享受泡熱水澡、洗溫泉SPA放鬆的感覺,其實不管是溫泉水,還是一般的熱水,如果溫度一直保持在34.5℃到39℃間,將有助於身體的健康,但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下水前,最好還是先聽從醫師的意見。 對於水中運動一直有高度興趣的東華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助理教授陳福士指出,水療的概念最早是從歐洲國家匈牙利開始的,然後經由德國傳到日本。研究人員認為水療池應該是橢圓形,水溫維持在38℃,當人體全身浸泡在這樣的池水中,就如同胎兒在母親的羊水袋內,很容易就可以讓人體全身放鬆,並緩解肌肉關節的痠痛、中樞神經的壓迫、情緒的緊張。 水療穩定血壓 無法降血糖 陳福士說,近幾年來,包含日本、德國在內,在國內外的研究已經證實,有高血壓病史的民眾定期進行水療、泡泡溫水,有助於血壓的控制;國內東華大學和署立花蓮醫院去年所進行水療合作研究也發現,有高血壓病史的糖尿病人在持續2~3個月、每週3次、每次20分鐘的溫水浸泡後,血壓值都可以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 一同參加該項水療研究的署立花蓮醫院院長鐘威昇表示,參加研究的30多名糖尿病患,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已經有8~10年,年齡在60~70歲間,他們在水池深度1.2公尺、38℃度的水溫中,分成兩組。第一組只有泡水、沒有運動;第二組先在38℃的水溫中進行伸展及關節活動,如用水中高壓水柱沖身體、SPA、漂浮等。 很可惜的是,該項研究雖然證實泡水對於血壓的控制有效,但對於血糖的調控,則沒有具體的發現。陳福士的解釋是,雖然多數參與者反應,泡在水中全身感到比較輕鬆,泡水後一天的精神變好,但因為無法強迫參與者要確切做好飲食控制,很多老人在泡完水後,就結伴相約一起去用餐了;也有人是泡水前吃一點,泡水後吃得更多,都會影響到研究的成果。 想降血糖 飲食調控很重要 不過,在經過這次的研究經驗後,研究醫師建議有糖尿病史的族群,最好是用餐後1小時,再去泡水,泡水時避免邊泡邊吃東西,在泡完水後,也不要馬上就進食,因為泡水時,會消耗體內的血糖,血糖值會下降到比較正常的範圍內,血糖值停留在正常範圍內的時間愈久,對於糖尿病的控制也會比較好。因此,對於糖尿病人而言,光是水療是不夠的,飲食調控在整體的病情控制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雖然國內、日本的研究都發現,水療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調控沒有顯著的改變,但對於多數老人而言,水中運動確實是一種比較不傷害膝蓋關節的選擇,不但可達到運動的功效,也有紓解壓力、穩定血壓的作用,甚至是另一種社交活動的場合。鐘威昇就說,參加者中有一組老人,他們會相約在一起泡水時,一邊喝茶、聊天,一邊聽音樂,在研究告一段落後,還主動要求繼續每週3次的泡水聚會。 泡水注意通風及安全 但鐘威昇呼籲,老人家到水療池或溫泉池,還是要小心點,因為水池邊有水易滑,小心跌倒,室內的水療池或溫泉池,要注意通風,因為在高溫的通風不良環境中,很容易頭昏跌倒、暈倒、中風。 至於民眾如果自行在家中的浴缸泡水,是否也有穩定血壓、促進血糖代謝的作用?鐘威昇說,家中的浴缸深度不夠,水壓對於末梢血管的刺激有限,再者,在家中,無法將水溫一直維持在38℃左右,且心血管病人沒有在醫護人員或家人的陪同下,進行溫水浸泡,小心發生低血糖、中風等危險。 醫師特別提醒水療浸泡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 以上的嚴重高血壓病患,最好不要浸泡在過熱的水中。 2、有狹心症病患最好有家人陪同。 3、由躺到坐、由躺到站等姿勢性的改變會出現頭暈現象的姿勢性低血壓病患,出入浴池應動作緩慢,避免跌倒。 4、糖尿病患在浸泡前1小時到30分鐘應該先進食,浸泡後最好不要馬上吃東西。 5、當浸泡的水溫超過38℃,浸泡時間應縮短為10~15分鐘。 6、發現胸悶、頭暈時,應停止浸泡。 資料來源:台視文化公司出版 常春月刊2009年9月號 文:吳佩芬 諮詢專家:陳福士 (東華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助理教授)/鐘威昇 (署立花蓮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