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少偉發覺自己很喜歡與人相處, 而且對人體的奧妙甚感著迷,愈發堅定了他從醫的志向。 他在菲律賓接受完整醫科教育,並取得醫師執照。 隨後聽從父親的安排來到台灣,在花蓮門諾醫院擔任外科醫師。 外籍傳教士醫師全心奉獻的行誼深深影響了少偉。 他接受院方的建議參加國考,通過後正式成為台灣醫師。 再到台大醫學院接受骨科專科訓練, 學有所成後,再度回到門諾醫院,服務十年。 百忙中又撥冗支援台東基督教醫院一年,再專職服務一年。 三十九歲時,少偉調職到台東聖母醫院,擔任骨外科醫師至今。
少偉是出了名的好醫師,留著帥帥的小鬍子,大家都喜歡親近他; 雖然年輕,卻有著老醫師般的仁心仁術,一切以病人優先,因此病人信任他、愛他, 病人說只要看到他,病就好一半了。他是聖母醫院的精神指標, 聖母醫院「愛主愛人,尊重生命,為窮人服務」的核心價值也很契合少偉的理想, 「別人不去的,我去;別人不作的,我作」的氣魄讓俠客性格的他在聖母醫院如魚得水。 儘管醫院人力不足,少偉必須白天看診、外出訪視病人,加上夜診,還有值班, 連續好幾天沒睡覺幾常有的事。仗著年輕,他歡喜付出,勇於承擔, 他在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二○○三年,聖母醫院面臨存亡之際, 許多醫院提出優渥條件前來禮聘少偉,但他堅持留下來。 少偉對妻子說:「我離開這裡,醫院裡八十幾個員工的家庭怎麼辦?」 他對副院長說:「別的醫院『要』我,但是聖母醫院『需要』我。」 他對員工說:「我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直到生命結束。」 少偉的堅持,保全了聖母醫院,也催生了台東第一間安寧病房的成立。
二○○六年,少偉被檢查出罹患癌症,而且已是末期, 他強忍著疾病的侵蝕與治療的痛苦,依然繼續看診。 他說:「病人在等我。」同事們心疼他,要他多休息, 他卻笑說自己得了癌症才真正能夠體會什麼是「同理心」。 醫院原本希望為他提名「醫療奉獻獎」,卻遭他婉拒, 他說自己比起那些渡海來台的神職人員相差太遠了。 少偉的謙遜,反倒促成了聖母醫院榮獲第十八屆「團體醫療奉獻獎」。
少偉將全部心力奉獻給病人、家人、醫院,罹癌兩年半來從不曾離開工作崗位, 直到病逝前一星期,虛弱的他再也無力起床,才不得不停止看診。 他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到最後一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少偉作出勇者的「選擇」,如同他勉勵「好醫師先修營」的醫學院同學們: 「只要懷抱著服務人群的心,學醫這條路就沒有選錯; 謹慎地作出每一個『選擇』,就可以找到人生的答案。」
嗯, 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