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30065
 冰楓雪玥♬(淡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不離不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穩定的靈魂~2(開放回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不穩定的靈魂~1(開放回應)
作者: 冰楓雪玥♬(淡出) 日期: 2012.01.14  天氣:  心情:




【轉貼】自戀型人格障礙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故事,講一位英俊的少年叫納喀索斯。
一天,他於水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見傾心,
再無心戀及他人他事,在水邊依依不忍離去,終於慌悴而死。
後來,心理學上便以納喀索斯的名字,來命名『自戀症』。

主要是潛意識中,有病態的自卑情節,
卻以反向防衛機轉來表達,一般而言,影劇、藝術、體育、
及學術界,較常見到此類型患者,通常有以下特徵:

1、覺得自己非常重要,是獨一無二的萬能者,
過度炫耀自己的成就。

2、近乎幻想式的認為,自己的成就、權力、能力、才氣、
美貌等無與倫比。

3、強烈的表現欲,需要他人誇讚、崇拜自己。
4、對他人任何的批評反應過度,缺乏自省的能力。
5、濫用特權,不知回報。
6、剝削他人權益,滿足私慾、炫耀自己。
7、缺乏同理心,過度強調自己,而顯得孤單。
8、時常忌妒他人。
9、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一、表現特徵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標準。
一般認為其特徵主要如下: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
(儘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
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
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瞭解。

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
有非份的幻想。

6、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7、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強的嫉妒心。

只要出現其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自戀型人格』。


二、治療方法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一般可採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觀。
自戀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徵是自我中心,
而人生中最為自我中心的階段是嬰兒時期。由此可見,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實際上退化到了嬰兒期。

裘蒂斯‧維爾斯特在他的《必要的喪失》一書中說到:
「一個迷戀於搖籃的人,不願喪失童年,
也就不能適應成人的世界。」

因此,要治療自戀型人格,必須瞭解那些嬰兒化的行為。

你可把自己認為討人厭嫌的人格特徵,
和別人對你的批評羅列下來,看看有多少嬰兒期的成份。
例如:
●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一旦不被注意,便採用偏激的行為。
●喜歡指使別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對別人的好東西,垂涎欲滴;對別人的成功,無比嫉妒。

通過回憶自己的童年,你可發現以上人格特點,
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總是渴望父母關注與讚美,
每當父母忽視這一點時,便耍無賴、搗蛋,
或做些異想天開的動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童年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是僕人。
●總想佔有一切,別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為,是童年幼稚行為的翻版後,
你便要時常告誡自己:
●我必須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績,來吸引別人的關注與讚美。
●我不再是兒童了,許多事都要自己動手去做。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好東西,我要爭取我應得到的,
但不嫉妒別人應得的。

還可以請一位和你親近的人作為你的監督者,
一旦你出現自我中心的行為,便給予警告和提示,
督促你及時改正。通過這些努力,
自我中心觀是會慢慢消除的。


2、學會愛別人。
對於自戀型的人來說,光拋棄自我中心觀念還不夠,
還必須學會去愛別人,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體會到放棄自我中心觀,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因為你要獲得愛,首先必須付出愛。

弗洛姆在他的《愛的藝術》一書中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幼兒的愛,遵循「我愛,因為我被愛」的原則;
成熟的愛,遵循「我被愛,因為我愛」的原則;
不成熟的愛,認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的愛,認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維爾斯特認為,通過愛,我們可以超越人生。

自戀型的愛,就像是幼兒的愛,不成熟的愛,
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生活中,最簡單的愛的行為,便是關心別人,
尤其是當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

當別人生病後及時送上一份問候,病人會真誠地感激你;
當別人在經濟上有困難時,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
便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對他人的愛心,
你的白戀症,便會自然減輕。

謙虛為懷、有容乃大,此類型的患者,
就是十分欠缺這些美德,自大、狂傲、以我為尊,
難以和他人相處。



❤❤ ❤❤ ❤❤ ❤❤



【轉貼】不穩定的靈魂-自戀邊緣型人格

 
當前社會功利主義抬頭,許多人忙於追逐名利,
與子女相處的時間與品質均減少了,在這樣的社會特質下,
易形成當代人一種不穩定的人格特質,而其中較嚴重者,
即是自戀型與邊緣型人格違常。

此類人格在臨床上,易表現出焦慮、憂鬱,
以及短暫的精神病症狀,如妄想、幻覺等。

自戀型人格的主要特徵,是有一個不穩定的自我,
其有一個脆弱的自尊心,而形成兩極端的表現,
一則被稱為「厚臉皮型」,此類型者常會自我吹噓,
使自己成為眾人的焦點,他不在意別人的感受。

在人際溝通上,常只是「放送機」而非「接收器」,
以炫耀與誇大來肯定原本脆弱的自我。

另一則是被稱為「薄臉皮型」,此類型者常表現害羞、
退縮,常會逃避他人注意,對他人的反應很敏感,
會過度注意他人是否對其有輕蔑或批評的跡象,情感上,
易傾向於感覺受辱,其所採取的防衛方式與前者相反。

當其自尊心明顯受挫時,則會出現空虛、不安、
極度焦慮、失落、憂鬱的狀態。


自戀型人格者,因為自尊心的不穩定,而有一種被支持、
包容的強烈需求,但治療師不能只是在心理治療過程中,
一直滿足他這種需求,需在給予適當的滿足後,
做暫時的斷裂,如此使他得以認識自我,進而能增加自我。

以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邊緣型人格者整體主要表現,
有自我的脆弱,其焦慮的耐受力,衝動的控制力,
以及發展昇華的管道均較差。

其較典型的症狀則,有害怕被遺棄,
不穩定及緊張的人際關係,認同危機,衝動性,
反覆的自殺行為,情緒不穩定,慢性的空虛感,易怒,
短暫的與壓力相關的妄想性思考,或解離症狀等。


邊緣型人格者,常有莫明的不安與衝動,
對人事採用全好/全壞兩極端的看法,
採取投射性認同這種原始性防衛機轉,將自我不好的部份,
投射到他人身上又企圖加以控制,
或對他人採取理想化/貶值化的機轉。

其強烈的攻擊性,一部分來自於天生的氣質,
一部份則來自於幼時與母親(照顧者)不好的互動,
而為了保全與母親好的互動關係,將不好的互動關係,
伴隨著當時生氣挫折或渴望被愛的情緒,
內化壓抑在自己的潛意識中,
成為其不良的內在客體關係模式,
而造成此類人格者在性格及人際關係上的障礙。

在治療上有兩種看法,一種主張其因幼時缺乏扶持性、
包容性的照顧,故會常有孤獨感及空虛感,
在治療上,應給予包容與牽引扶持。

另一種看法,則認為此類人格,乃幼時發展過程中,
無法將好與壞的自我及客體表象整合在一起,
其根本上的原因,乃是母親因本身的分離焦慮,
而壓制幼兒發展上的分離化與獨立化過程。


治療師需能適當地包容他的生氣與不安情緒,而後給予面質、
澄清及解釋,對他慣用投射性認同的心理防衛機轉,
則需在包容傾聽下,給予解釋才能達到「解毒」的效果。

對此兩類人格違常者在治療上精神藥物,包括抗焦慮劑、
抗鬱劑(特別是SSRI),以及抗精神病劑可合併使用,
但基本上需以心理治療的方式,讓病人由生活經驗,
與人際關係的體驗中去加以探索,
才能使其得到根本的自我改變。

(作者李文瑄為台北市立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任)



❤❤ ❤❤ ❤❤ ❤❤



【轉貼】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特徵顯著偏離正常,
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為模式,對環境適應不良,
常影響其社會功能,甚至與社會發生衝突,
給自己或社會造成惡果。

人格障礙常開始於幼年,青年期定型。
持續至成年期,或者終生。

人格障礙,有時與精神疾病有相似之處,
或易於發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態。

嚴重軀體疾病,傷殘,腦器質性疾病、精神疾病,
或災難性生活體驗之後,發生的人格特徵偏離,
應列入相應疾病的人格改變。

兒童少年期的行為異常,或成年後的人格特徵篇,
離尚不影響其社會功能時,暫不診斷為人格障礙。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中,
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一、癥狀標準:要符合下述三項:

1,有特殊的行為模式:
表現在情感、警覺性、衝動控制、感知和思維方式等方面,
有明顯與眾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2,具有的特殊行為模式是長期的,持續性的,
不限於精神疾病發作期。

3,其特殊行為模式具有普遍性,致使其社會適應不良。


二、嚴重程度標準:符合下述兩項之一:

1,社交或職業功能明顯受損。
2,主觀上感到痛苦。

三、病程標準:
開始於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現年18歲以上。

四、排除標準:人格障礙不是由下列疾病引起:
1、嚴重軀體疾病;
2、腦器質性疾病;
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
4、嚴重的或災難性精神刺激。



❤❤ ❤❤ ❤❤ ❤❤



【轉貼】揭秘現代人心理疾病的十大誘因


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
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病率,也急劇上升。

那麼,導致現代人心理疾病的誘因是什麼呢?

一、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
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
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
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
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二、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
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
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癥狀,
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
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

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
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占70%,
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三、對網路的依賴心理
網路新生代幾大病癥,適當上網是有益的,
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
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

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
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
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
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
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
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
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
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
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
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
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
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

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
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

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
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
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六、學習任務過於繁重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
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

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
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

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癥狀,主要有:
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七、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
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
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
甚至有暴力傾向。

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
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八、投資受損后無法承受
近年來,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
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
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

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巨額資金的流失,
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
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
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十、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
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

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
對單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
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
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
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 ❤❤ ❤❤ ❤❤



【轉貼】克服猜疑心理


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
他們整天疑心重重、無中生有,
認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

如有的人見到幾個同學背著他講話,
就會懷疑是在講他的壞話;老師有時對他態度冷淡一些,
又會覺得老師對自己有了看法等等。

喜歡猜疑的人特別注意留心外界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很可能琢磨半天,
努力發現其中的「潛台詞」,這樣便不能輕鬆自然地與人交往,
久而久之不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響到人際關係,
甚至賠上了個人的身體健康。

那麼,在人際交往中應如何克服猜疑心理呢?
可以嘗試下面的幾種小方法:

1、嘗試自我表述
猜疑,往往是自我封閉的個體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
其目的是使自己與他人隔離開,
其本質是由於自我安全感的缺失。

自我表述,是一種簡單的敞開心扉的方式——
首先要學會說話。在最初的時候,
可以從對著鏡子自言自語做起,
慢慢嘗試和熟悉信任的人講述。

2、培養自信
愛上猜疑的人與之相應的,往往是工作和生活能力的大大降低——
心思和才智都放到了,如何設計和完善自己的猜疑上去了。
所以,重新把心思放回到工作、生活一類的正事上,
努力要求自己做好哪怕一些小事,都能對自信心的改善,
產生良好的效果。

3、給自己一面鏡子
這面鏡子,除了可以照自己,還能讓自己看到背後,
並沒有人總在看著自己,相當於一種自我安慰法,
其目的也是培養自己的自信,有了自信的人,
也就能較好的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了,特別是夫妻關係,
只有建立了自信,才可能真正去信任,
有了信任,愛情才可能真正長久。


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甚至可以算是人的一種本能,
本意是一種趨利避禍的反應,但卻往往成為損人不利己的禍根。
而造成這種結局和悲劇的核心,實質則是內心的過敏反應——

一個人一旦陷於猜疑的陷阱,則必定表現為處處神經過敏,
事事捕風捉影,不但對他人失去信任,
以為大家都在和自己作對;對自己也同樣喪失自信,
最終失去起碼的判斷力,導致自私心理大膨脹,
「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作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來,
往往不但毀掉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甚至賠上了個人的身體健康。



❤❤ ❤❤ ❤❤ ❤❤



【轉貼】五招克服妒忌心


妒忌是一種不良心理,往往損人不利己。

看著別人事業成功,或者年輕貌美時,
人們難免妒忌憤恨。如何克服妒忌心理?

美國雅虎女性網載文,推出5招。


1,不要和別人的長處比較。
妒忌心理,往往來源於將自己的短處,
與別人的長處進行比較。心理學家告誡,
別人擁有再多,也與自己無關。
他們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名額」減少了,
因此,不能說明你就成功不了。


2,保持「比下有餘」的心態。
總有人擁有的比你多,也總有人不如你。
妒忌心起時,不妨看看周圍那些不如你的人,
那麼,肯定能夠感激你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3,把握已有的。
不要因為尚未得到的東西,妒火中燒。
想想自己有些什麼,比如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孩子等。
將視線轉移到「我擁有」,而不是「我想要」,
就會找到「富足感」。


4,用祝福的心態看待他人。
「眼紅」的時候,試著馬上改變思路,
將妒忌心轉換成對他人的美好祝願。
理解他們成功背後的努力、運氣和奮鬥,
真心祝賀他們,用他們的成功激勵自己。


5,相信自己。
每個人的能力,可能會表現在不同方面,
發現自己的特長,明確人生目標,
不要因為別人早早取得成功而心灰意冷,
甚至輕易改變自己方向,
相信自己一定會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標籤:
瀏覽次數:220    人氣指數:11000    累積鼓勵:53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不離不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穩定的靈魂~2(開放回應)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1-15 23:11
知足常樂啊!! [:)]
[*)]
 
時間:2012-01-15 00:52
他, 68歲,非洲,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1-15 00:37
他, 68歲,非洲,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1-14 19:10
他, 45歲,嘉義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