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03540
 鬧鐘(封版再會))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盘点我认识的富豪,大陆的只有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用的相机泄漏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梁文道:《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
作者: 鬧鐘(封版再會)) 日期: 2011.03.25  天氣:  心情:
梁文道:《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转]

中国出版界过去几年来出现过很多怪现象,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书,摆明是抄袭的作品,但照样在市场上很好卖。另外一种情况是虚构一些书出来。什么叫虚构?一些书会标榜自己是《纽丅约时报》畅销书,在全世界怎么样受到好评等等。你一看,是本翻译的书,作者是一个洋人的名字,你再仔细查下去,原来这本书根本不存在,《纽丅约时报》畅销书榜也从来没有这本书。这书明明就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却假托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说它是翻译回来的,还要假装它颇受好评是本畅销书。现在这样的情况好像已经减缓下来了,没那么恶劣了,但是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市场上出现很多书,你找不到作者,找不到编者,只找到一个人,叫“编著”,编辑的编,著作的著。

  “编著”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一般有书写编著,它应该在里面有详细的说明,什么地方他是编什么地方是写;或者可能是一本书有很多个作者,而他是作者之一,甚至是最主要的作者,同时他又负责编辑这本书,这可以叫编著。但今天的中国出版界,我们常常看到的“编著”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是这个编著者亲手写的还是他到处拿人家的东西编过来的,而且即便是拿过来的,他也不说明,你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

  在我看来,“编著”其实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做法,这种称呼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今天就举一个例子给大家,事实上我以前介绍过,我甚至还形容它是一本灾难,就是这本曾经非常红,有很多人关注的《货币战争》,作者是宋鸿兵,请注意,他不是作者,是编著者。

  

  关于作者宋鸿兵,这本书的后面介绍说他是20世纪90年代赴美留学,但他学的不是金融,学的是信息工程和教育学,长期关注并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经做过金融机构房地产方面的高级咨询顾问,也做过一些与IT有关的东西。

  

  这本书为什么如此轰动呢?简单地讲它是一个阴谋论的故事,说原来从林肯总统遇刺、经济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东南亚经济危机、日本的泡沫经济爆破等等一系列事情其背后都是有阴谋的,而这个阴谋跟一个家族有关。这个家族太厉害了,所以它能够搞定大家,让大家发现原来在操纵全球金融市场的都是他一个人、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就是有名的银行家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这样的说法如果真成立的话那真是闻所未闻的震撼事件。原来我们全世界的金融秩序甚至政治大事,国际间的战争都是这么一个银行家的家族为了个人私利,为了垄断财富,为了牟取暴利而搞出来的,甚至连美国联邦储备局也是他们的傀儡和玩偶。

  这本书到最后指出所谓的“货币战争”即中国如果开放金融市场,就要跟这些大家族,这些贪婪的银行家对着干,这就是货币战争。而中国要怎么样才能确保 “自身安全”呢?他提出的想法很有意思,就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他认为现在社会为什么会放弃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也都是这些银行家搞出来的阴谋。因为当货币没有黄金或者白银在背后支撑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他们操纵,让他们从中赚取暴利,进而吞吃我们老百姓的血汗钱,这就是整本书要讲的事。

  

   这本书畅销后立刻产生了一个争论,这些说法那么奇怪都是哪儿来的呢?大家一查才发现,原来这本书居然有八成或七成是抄袭自一部纪录片的。1995年美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The Money Master》,片长大约有几小时,讲的故事跟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接近,但是他没有尝试把这个阴谋全部归结到一个家族身上。当年这个纪录片出来时就很惹人非议了,很多人觉得那里面的考据不够充分,也不够真实。而我们这本《货币战争》居然有七成到八成是照用那个纪录片的,甚至连里面的注释、引述也都是一一照用。这样子一来,这本书你能说它是一本信得过的书吗?

  后来我发现很多网友说,你不能因为《货币战争》是抄袭就说它没有价值。就算是抄袭,它抄的好,人家说的观点如果是真的、对的,你管它抄袭不抄袭。甚至还有人认为,像我们这种骂这本书是抄袭之作的人其实是想诬蔑它,是想掩饰这本书提出来的“真相”,说我们在转移焦点,因为我们真正应该集中的焦点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到的这些“阴谋”到底是不是事实。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是这样发起的,中国现在金融开放是不是会面对危机,而我们现在说这本书抄袭其本意是想掩盖这些东西。好,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研究这本书是否是抄袭这么重要,这牵涉到态度的问题。你抄袭一本书,但是你可能怕人家说你抄袭,于是你说你是编著这本书。你的态度是有问题的,这种态度会影响到我对你的信任,而且我马上就会对这本书产生警觉,怀疑它里面各种资料细节到底能不能够支撑它提出的观点。很多读者看到这本书时觉得简直像看小说一样刺激,结果就忘记了查考,查考他提出的这些观点的背后有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举一个例子,本书开头部分大概是作者自己写的,不是抄的,他说罗斯切尔德家拥有多少财富是世界之谜,保守估计是50万亿美金。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后面有注释,注释写它是引用自1962年的一本英文书,书上说在1850年的时候,估计这个家族拥有的财富大概是60亿美金,中间通货膨胀156倍,所以到了今天是50万亿美金。请看,这就是问题所在:1856年的时候这个家族可能有相当于今天50万亿的钱,不是说今天。但这本书就这么偷龙转凤,虚虚掩掩地让你觉得他说的是今天罗斯切尔德家族有这么多钱。如果你发现整本书充斥着诸如此类的细节时,它里面提出来的东西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事实上,关于《货币战争》,有两点让我觉得特别震惊。第一点是在这样一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作者对国际金融机构资本的资讯掌握甚至不及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简直是错误百出;第二,即便是这样一本书,错了那么多,错得那么离谱,有很多违反常识的地方,但是它居然受到欢迎,成了畅销书,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我们来看看他对美国历史上一些美国中学教科书上都会讲到的有名争论所作出的令人极度惊讶的扭曲。这里面提到杰弗逊,美国的开国英雄。我曾经说过杰弗逊在美国“建国之父”这一群人里面,其最大的特点是彻头彻尾站在贫民那一边,他强调个人自由不能够被中央政丅府侵犯,所以他反对任何国家级和联邦级中央政丅府权利的扩大。但我们看看宋鸿兵这本《货币战争》,里面引述了杰弗逊很有名的一段话,他说:“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有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过来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他们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土地。”

  请注意,在《货币战争》里面,杰弗逊是一个英雄,他反对美国这种联邦储备银行,说这个联邦储备银行完全是私人银行,会侵犯大家的财产权利。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杰弗逊只是不赞成有一个中央银行,而不是反对私人银行,他赞成各州有自己的银行。当时跟杰弗逊势不两立的一个人物汉密尔顿,也是美国“建国之父”,汉密尔顿在这本书里面被描绘成一个反面人物,因为他一直主张要建立美国联邦储备局。

  联邦储备局在这本书里被描绘成受一些私人银行家摆布来谋取暴力,把大家的血汗钱全部吞掉的一个可怕机构。本书首先暗示汉密尔顿受过罗斯切尔德家族的资助,这是真事,他反对杰弗逊的观点,极力主张成立一个国家银行,终于美国联邦政丅府在当时成立了第一国家银行。这个国家银行成立之后怎么样?书里面有一句话说“汉密尔顿最终成为巨富”,这句话我觉得太诬蔑汉密尔顿了,汉密尔顿后来的确很有钱,但那是因为他结束了自己的官员生涯之后去当律师了,他赚的钱是他当律师赚回来的,跟这些私人银行家没有关系。但这本书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用暗示的方法把汉密尔顿这个美国“建国之父”描绘成一个参与私人银行家阴谋的阴谋家,搞了一个中央银行出来,把大伙的钱滚进去然后也为自己赚到了钱。

  

  接下来再看联邦储备局。我看过英丅国《金融时报》访问宋鸿兵,宋鸿兵说他非常惊讶地发现原来联邦储备局居然是一个私人银行。由他这个“很惊讶”可见其经济学知识浅薄到什么程度,任何读宏观经济学的人都应该了解中央银行是怎么一回事,而全世界众多中央银行里面,很多人都觉得美国联邦储备局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甚至值得学习的做法。它既是中央银行又是私人银行,它是私人的,目的在于要摆脱国家对它的干预,之所以想摆脱是因为有时候政丅府会为了短期的理由多发行一些货币。如果把中央银行变成一个私人银行的话,它就跟政丅府保持了相对的距离,意味着它有独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受政丅府短期政治目的的影响,这就是它成为私人银行的理由。

  说到所谓“私人银行”,请注意,本书又犯了一个大错误,书里描述“联邦储备局是私人银行,这是一个纯粹的私有机构,这些股东直接就可以在里面牟利了”。各位请上网查一查,任何一个关于联邦储备局的网页都会告诉大家:没错,联邦储备局每年有两百亿美金的红利,但它大部分的盈利都要上交给美国财政部,而不是落到私人手中。至于那些股东,只能够分到6%的区区毛利。它的股票是私人银行拥有,但这些股票一不能出售,二不能转让,三不能抵押。对很多私人银行来讲,加入联邦储备局成为它的股东基本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没什么好处的。所以美国曾经出现过很多私人银行家想尽办法退出联邦储备局股东的行列。

  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在为什么会流行这种“阴谋论”,其背后是有原因的。第一是我们的无知,第二是我们的恐惧,我们总是对无知的东西感到恐惧。









+++++++++++++++++分割线++++++++++++另外一篇文章+++++++++++

央视《公司的力量》以讹传讹——兼谈中文网络的信息可信度【转】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3462&page=1



前一段时间,央视财经频道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一经播出,立刻引来观者云集,相关媒体与网络上好评如潮。本人一向不喜欢天天追着电视守株待兔,遇到好的纪录片或影视剧总喜欢从网上下载来,在电脑上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免去广告的干扰,二来可以从容不迫地慢慢品味。看到第三集的时候,有一段解说词引起了我的兴趣。解说词是这样的:


1904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的这段话却从来没有改变,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
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说实话,这段解说词慷慨激昂,套用句网络流行语,真的“很给力”!然后我就暂停了下来,按照片中的提示,Google起原文来。按画面中的介绍,我找到了这段话的原文,也找到了所谓的作者托麦斯-潘恩(Thomas Paine)的原著《常识Common Sense》。但是,问题却来了。我在托麦斯-潘恩的作品《常识》中居然找不到片中所说的那段话。


为了确保真实性,我提供两个原文网址给大家确认:1.http://www.earlyamerica.com/earl ... mmonsense/text.html
2.http://www.ushistory.org/paine/commonsense/singlehtml.htm


至于所谓的《企业家》杂志扉页上的发刊词,原文如下: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 to dream and to build, to fail and to 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nor bend to any 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and say:

This, with God s help, I have done. All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n entrepreneur.

随意选择了上面这段话中的一句“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用Google英文版(www.google.com)一搜,发现了它的作者另有其人,名叫Dean Alfange,根本不是什么Thomas Paine。(相关网址:http://www.paultastic.com/showpage/AnAmericansCreed)

如果用Google中文版(www.google.cn)搜索,发现90%的有关网页都说这段话来自托马斯-潘恩的《常识》,而且大多是引自央视的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央视耗费巨资,大早这样的鸿篇巨制,可是却不愿意对相关信息做一下简单的考证,反倒以恶欻呢,真的让人无语啊!

工作中经常需要搜索资料,但是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中文网络信息可信度极低极低。一般的网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互相转载,而且很少标明来源,更不要说对转载信息做一做简单的考证与甄别了,以至于垃圾成堆,让人难辨真假,只好统统弃之不用!至于抄袭的,只要你粗通英文,将一些所谓的论文中的某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段落翻译成英文,然后用Google英文版一搜,我不说100%,起码50%以上,你都会很幸运地找到英文原版。除了一声叹息,你能奈其何?
標籤:
瀏覽次數:17    人氣指數:1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盘点我认识的富豪,大陆的只有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用的相机泄漏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