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和喜悅不同。一個由外而感,一個由內而發。
你感到快樂還是喜悅呢?
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
比如說,發生了一件事讓你感覺很快樂,但當這件事物不存在了或平淡了,快樂也會很快隨之消失。
升職加薪了,我會快樂,但是時間過去久了,快樂就又回歸平淡;領導表揚了,我會快樂,次日領導
又批評了我就又不快樂了。
快樂是來自於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依賴於外在的條件,因此它是無常的。當我們將自己的幸福歸依在
這些目標的時候,我們偶爾會感覺到快樂,卻只能在快樂中沉沉浮浮。我們做不了主,因為,快樂是
別人給的。
而喜悅是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一旦擁有,外界是奪不走的。人的思想控制所有行為,如果有喜悅
的思想,就算痛苦也能坦然面對。
當我喜悅的時候,面對一切事情都是開心的。我升職加薪了,我會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幸福,時間久
了我一樣會因感恩有一份好的工作而幸福;領導表揚我了,我很感動領導認可我的努力而幸福,次日
領導批評我了我也很感動領導願意指正我而感到幸福。喜悅就是,無論環境怎麼變化,我的幸福都能
從我的心底裡溢出來,而不依賴於外在去獲得。
快樂是短跑,來得快,去得也快;而喜悅是長跑,講究慢步持久,細水長流。快樂是天氣,變化無
常;而喜悅是氣候,長期都是這樣。快樂是家裡領養的孩子,是別人給的;而喜悅則是家裡的親骨
肉,自己給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喜感來自於外部,即由他人對我的讚美、褒獎、支持、寵愛等肯定的言語或行為
來決定、來實現,那麼,這就是快樂。當他人的肯定一消失,自我的快感也會隨之消散。這便是快樂
總是非常短暫、難以持久的秘密。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喜感是發自內心,即由自我對自己由衷的接受、喜愛、肯定來實現,不受他人對
我判斷、評價的影響,那麼,這就是喜悅。
如果一個人,想一直擁有好心情,那麼,Ta應該追求的是喜悅,而非快樂。在你的生活與工作中,你
是享受着快樂還是喜悅?
有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帶你回到喜悅:
1、看到自己的缺失。
我們的內心常常有些缺失,需要別人來填補。需要別人來肯定我們、來認可我們、關心我們。當別人
給我們積極的影響時,我們就會快樂;給我們消極的影響時,我們就會不快樂。去看一下,別人對你
的影響,滿足了你內心哪些缺失,或拿走了你哪些缺失。例如,當收到禮物時,滿足了我關心的缺
失;當領導批評我時,是拿走了我認可的缺失。
2、轉變自己的認知。
在看到自己在應對缺失的方法後,可以做一個轉化,看到我們的缺失其實一直都有在被滿足。美國心
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認知ABC理論認為,如果事件A讓我們有了C感受,常常不是A直接導致,而是經
過我們的大腦加工B後產生了感受C,是想法決定了感受。那麼就看到,別人為我們做的事情,對我
們有哪些好處。例如,領導批評了,恰恰是對我們的一種關注和重視。
3、肯定自己的價值。
對自己由衷的欣賞和肯定。我們滿足渴望的方式可以不僅僅是來自別人,也可以來自自己。自己肯定自己,給自己愛。自己認可自己的價值,滿足自己的渴望。從而去做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並不因為別人的話或者環境的改變而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
古人常說:“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這就是一種喜悅。喜悅應該是畢生所追求的感覺,而快樂往往是短暫的。有一顆善良樂觀的心,就容易得到喜悅的感覺。其實人間百味,不管最終結果怎麼樣,都會有一個時間過程。有一顆願意喜悅的心,人生,就會多很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