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必要努力讓自己擠身為一流人士!
雖然二流人士和一流人士的差別不大,
但是享有的聲譽和利益卻有莫大的不同。
用「M型社會」理論來看田徑場上的百公尺競技獎金賽:只有頂尖的百公尺
好手才有資格參加筆賽拿獎金,其他普通選手連參賽的資格也沒有,就像那些停
留在弱勢底端、永遠沒有機會出頭的人。
再用以金字塔呈現的「20/80法則」來看田徑場上的百公尺競技獎金賽:第一
名的獎金經常是第二名的兩倍,而第二名的獎金往往是第三名的1.5倍,第三名的
獎金則可能是第四名的1.3倍,依此類推之後,競賽者中百分之二十的優秀選手拿
走百分之八十的獎金,其他百分之八十的參賽者只能分享百分之二十的獎金。然
而如此巨額的獎金差距,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績差距經常只有0.1秒不到,甚至差
距可以微小到只有0.01秒,而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成績差距也是如此││就是那0.1
或0.01秒的微量差距,造成比賽獎金分配的鉅量差別。
然而,這正是職場上的成功者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處。每個成功者都願意為了
那「微量差距」不斷地努力再努力,讓自己比別人好那麼一點點;而結果讓兩者
之間取得的報酬出現天壤之別。
務必要努力讓自己擠身為一流人士!二流人士和一流人士的差別不大,享有的
聲譽和利益卻大不同。就像「差不多先生」這個古老寓言所說:抱著「差不多就
可以了」的心態做事,成果最多也只是「差不多如此」而已││那一點點的「微
量差距」,經常是成功和失敗的分野。
已退休的偉大籃球運動員喬登說:
「關鍵時刻,誰敢勇於出手?勝負決定時分,誰有膽識不怕犯錯?
「可以決定一個籃球員的真正價值。
有個叫做「莫非」的人告訴我們:「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發生的可能性
有多小,不管下了多少功夫防範,它都一定會發生,並且帶來最大的損失。」那個
叫「莫非」的人還有一個稱呼││認識他的人都叫他「莫非定律」。
「莫非定律」出現於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那時也正是所謂「世界經濟第三波發
展期」最興盛的階段。﹝備註:在網路世界成形之後,有經濟學者謂之現在已經
進入「世界經濟第四波發展期」。﹞人類在科技上的無數新發明,讓人類的生活
越來越便利了。
但也因為人類在科技上的重大突破,人類越來越膽大妄為。最糟的是人類用著
膚淺的態度和無知的念頭,認為自己是地球萬物的主宰,無數作為,不斷地破壞
地球的原始面貌,試圖想要創造自以為是的理想地球世界。
然而,人類所主導的世界裡,所發生的許多問題現象,嚴格來說,沒有絕對的
是非對錯,純粹是過與不及之間的差距而已。於是,「莫非定律」提醒了我們很
重要的一件事:既然犯錯難免,要努力與錯誤共存共生,在犯錯中學習,讓錯誤
成為成功的墊腳石。
其實,「莫非定律」的出現,最原始的用意在於提醒人類││在人類科技能力
的飛躍中,不可自大忘形,誤以為人類無所不能,以免在這種錯誤的意識中,破
壞糟蹋我們生存的地球世界││但是他的警語:「犯錯是人類的天性。」後來被
廣泛地討論和引申運用。
或許,人類之所以能夠出現在地球世界上,也是「錯誤」之下的產品;而且錯
誤不只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後的無數次。科學家指出:數十億萬年前,海裡的
某種微生物,因為一場驚雷轟擊,引發物種突變,又在隨之而來的億萬年間,該
物種不斷地有新突變,終於進化演變成今日的人類模樣。
想成為一個成功者,必須不怕犯錯,敢於嘗試;只要能在錯誤中學習和改進,
每個錯誤是革新的開始,成為人們成功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