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6 中國時報
浮世繪---我愛張曉風
兔影(北市明倫高中三年4班)
以細膩的筆法帶出一個個輕撫人心的故事,張曉風總是讓人身處秀美靜謐的桃花源,所見處無不令人捂口驚呼。
火炬如她,只是竭力燃燒己身,照亮這人情冷暖的市鎮鄉野。並非一隻尋常火炬,張曉風將生活燒成一幅樸實中不失細緻的畫作,而其中竟只是生活裡彎腰可拾的瑣事,卻教人看在眼裡,感動在胸臆間奔馳。
仍記得那個豔陽被簾子斥退於窗外的午後,我從木製書架中,愉快地抽出《星星都已經到齊了》。不願讓制式的桌椅框限了自己閱讀的舒適,所以就地而坐,也沒忘為自己的背揀個大枕頭,斜斜地倚著。
我小心翼翼翻開湛藍的奇異書皮,一入眼簾的就是席慕蓉為她所寫的序言。細細讀來,這才知道兩人一直都是至交,那種錦繡般綿密的情誼,不正是我長久以來追求及渴望的嗎?
然後我慢慢地讀著張曉風的散文,只覺心神舒暢,說不上的受用與讚佩。句句都是蜂兒最精粹的蜜,香純而無雜質;字字皆如星子最清澈的眼眸,喚醒我心中那一方真誠。她可以用柔性語調,講述人生的經驗與心得;也能以幽默的態度,面對並質疑諸多不成文的社會規則。
最最難忘其中一篇:談及母親、里貫、作家,她認為懷胎十月的母親,卻甘心讓孩子從父姓,那是多麼偉大的情操。而作家對弱勢母親的孺慕之情,不僅溢於言表,更反映在長大後改為母姓、筆名用母姓的書寫者身上。
張曉風精通各類古籍詩詞,常有姿態優美典雅的句辭躺在她的散文裡,我在玩味咀嚼之後,思緒飛到了遠古的山水,彷彿自己就是搖著鞦韆的嬌羞女子。真是「我看青山多嬌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關於這一點我是既羨慕又敬佩。她是學者一類的人,總能「在書架中走來走去,左抽右取又快又準地,把一大串典故丟向我們」。我懷著這樣的夢,追隨張曉風的步印,踏入浩翰卻不失趣味的文學之境。
我漸漸會留意生活中許多的小地方,因為一件舊衣裳也許蘊含了悠遠的回憶,一幅畫作可能是某個人精神上的寄託。張曉風的文字影響我極多,她使我更懂得欣賞生活中的「鳥靜花喧」,也為這瑰麗的世界,增添無限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