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838607
 林小涼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淑女之夜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最後一面,三個月前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寶島一村
作者: 林小涼 日期: 2009.03.21  天氣:  心情:

      
                   賴聲川 王偉忠 ⊙ 聯合編劇 導演



從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時代故事 

節目名稱:----寶島一村----The Village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
時間:2009/3/13 週五  19:30
演出:表演工作坊
主辦單位:表演工作坊
演 員:郎祖筠、胡婷婷、萬芳、徐堰鈴、劉美鈺、周姮吟、黃小貓、嚴藝文
    屈中恆、那維勳、韋以丞、時一修、蕭正偉、陳彥廷、曾信裕、以及馮翊綱、宋少卿
長期贊助:國泰航空公司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贊助單位:AUDI汽車、港龍航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眷村,一種台灣特有的居住區域、生活型態與族群文化。1949到60年代,因應政治環境的動盪,意外渡海而來的戰後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發展出獨特的文化氛圍。

這齣源於嘉義眷村的時代大戲,取材自台灣最知名的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為了即時保留眷村史,他全力投入,製作紀錄片、寫書,亦與好友【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擦撞出合作舞台劇的創意火花,《寶島一村》的概念於焉成形。這齣結合了表演藝術與影視界雙大師的精采好戲,將呈現眷村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故事。為發展《寶島一村》,賴聲川導演已廣泛蒐集了許多故事與相關研究,將以笑淚交替和辛酸詼諧,回顧這群五十年代台灣移民的生命歷程;並透過劇場,試圖建立眷村口傳歷史的基礎。

     

     
這是一個生命故事、歷史故事,也是快樂又動人的故事。

初來台灣時,這群移民的居住空間簡陋而臨時,每家都只有兩、三坪大。緊密相依的聚落裡,夾雜著南腔北調、四川牛肉麵與韭菜餃子爭香的熱鬧景觀;竹籬笆裡外的族群交會,也漸層上演。 從第一代思鄉、盼回鄉的眷村人,到第二代在台灣出生、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眷村子弟」,兩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鮮明的生活意象與價值態度;建築、人際互動、政治行為和生活慣用語,都自成一格。緊密的群聚情感與專屬的生活記憶,更賦與「眷村」二字獨特而傳奇的精神密碼。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眷村陸續改建,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但這半世紀的歷程,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 「融合」,絕對是最具台灣跨時代特色的本土精神。六十年前,竹籬笆裡外的人,靠著這股融合力,共同建構土地認同;二十一世紀的新台灣人,也正學習用平等尊重的心態,接納來自東南亞與海峽彼岸的新新移民。 

從幕起到幕落,舞台上呈現的,將是任何一代的台灣住民,都應重新認識
並永誌不忘的重要歷程。 


               

這棵大數下是村裡的人談國家大事閒話家常的地方
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村里頭有個大家永遠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的伯伯(最左邊)
很可愛
當大家再聊天時他都會突然的插上一句
剛開始大家都裝做聽的懂
直到整部戲快結束後
周伯伯很直接的表明大家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他很生氣的離開後
從此就 周伯伯丟了一句(退出政壇)
整部戲就是有哭有笑有感動

還有老趙用十塊錢要人做一口棺材那幕
直到老趙過世他的兒子小毛也找同個人幫他釘一副棺材
等等

因為剛好看的這場是加演的
買的位置又是一樓算近的
第一次看這種舞台劇的表演

感觸極深



標籤:
瀏覽次數:234    人氣指數:12354    累積鼓勵:60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淑女之夜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最後一面,三個月前
 
住戶回應
 
時間:2009-03-22 21:37
她, 81歲,台中市,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9-03-22 01:12
他, 37歲,台中市,學生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3-22 13:34]:

應該沒有

沒意外好像已經都滿座了
票都要提前買
http://www.pwshop.com/ticket.php 可以去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