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73796
 ~花瓣隨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交作業~~2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停車暫借問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重陽節
作者: ~花瓣隨風~ 日期: 2008.10.07  天氣:  心情:

  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個“九”,故而叫“重陽節”,也叫“重九”節。上九,以及敬老節 。古代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菊花酒,據說可以根除不祥之氣,使人無往不利,事事順利,身體安康,所以這天也稱為「秋祓」。

  九月初九為重陽節何時開始呢?
“重陽”,在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遠遊》:“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重陽的飲宴了:

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意思是說:時間過的很快,一天天的過去,轉眼之間竟然又到了九月九日,天地之數開始於一,而結束於九,九表示上達到天陽之處,所以九本身乃是陽數,正巧這一天又是日、月互相應時,都是九數,那麼就美其名為重陽吧!也正好可以傳達其它長久的意義,因此應該加以慶賀歡宴……。

  因此,民間開始廣泛流傳著重陽節、重九的名稱,至今未改。

  關於重陽節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發生在東漢時代,有個汝南人恒景,曾跟方士費長房學習修仙之術,某一年臨近九月九日之時,方士費長房告知恒景,謂九月九日桓景的家定有災劫,要他儘快回家,叫家中每人縫製一個紅布袋,袋裡面要藏一些茱萸,然後再將一些紅布縛在臂上,帶備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就可避過此劫。

  恒景依著道長所說的照做。全家在九月九日早晨,立即登山遠去,翌日回來,果然發現家中的雞犬禽畜全都暴斃,恒景心裡暗自慶幸。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一直流傳下來。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這裏同時提取菊花和酒。
重陽賞菊是我國由來已久的習俗。陶淵明就是一個菊花迷,澆園時常對菊花禱祝︰「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說也奇怪,那年九月九日菊花果然一齊開放,親朋好友也不約而同在重陽節一道前來賞菊。後世人們為了表尊敬紀念他,把重陽節稱為「重陽菊」,或稱為「菊節」、「金節」。

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賞菊之風不限於文人學士,宋代酒店在重陽節時,用菊花紮成門洞,讓顧客在菊花叢中出入,邊飲菊花酒邊賞菊,離開酒店時,還可以隨意摘一朵菊花插在帽上。清代,許多地方在重陽節前後舉行賞菊大會。菊花會上,還舉行各種各樣的賽詩會,有的畫家當場揮毫,熱鬧非凡。

  在古代,人們把菊花與長壽聯繫在一起。屈原在《離騷》中就說到以菊花為食的事。漢代遂流傳著菊花延年益壽的故事。南陽驪縣甘谷,由於村民飲用長滿大菊花的溪水,全村三十戶人家,最少皆活到一百歲過外。
重陽節的活動很多,登高、賞菊、插茱萸、

  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如出遊、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重陽糕等等。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把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

菊花,是我們中國人培育出來的著名的花卉,《禮記·月令》中已經提到。它在草木遍枯的時刻怒放,清芳幽香,尤其惹人喜愛。古人還認為,菊花“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晉傅玄《菊賦》),故而叫它“長壽花”、“延齡客”。

重陽糕,是用穀物為原料做的糕點,在重陽時吃,大概與周代秋糧收穫後要嘗新糧的做法有關。它的做法也很多。

登高、插茱萸和飲酒,互相之間關係密切。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重陽登高》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以代矣。”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因此也。

這本只是個神話故事,但於後世影響深遠,以致演化成九月九日登高飲酒之習俗。

菊花,除了觀賞價值外,也確是一味良藥,其性味甘苦、涼,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本草綱目·附諸酒方》中載:

菊花酒,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煎汁,同曲米釀酒。

有的古籍中載,菊花酒是重陽日采初開之菊花釀酒,來年九月九日登高飲用。這樣的酒,經陳放一年,味道自然較醇和,更何況還帶有清雅之菊香。

重陽節不僅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也有飲茱萸酒的做法。《濟南采風記》:“九月九日,登高,飲茱萸酒。”《象山縣誌》:“重陽,士人登高燕賞,以茱萸泛酒。”茱萸是一種含辛烈香氣的植物,也是一味藥,有溫中、理氣的作用,但有毒。《齊民要術》中說:“舍東種白楊、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不知是不是由於茱萸含的某種氣味能驅除一些蟲子的原因。

人們在重陽日佩茱萸,認為可以祛邪辟惡和長壽,據晉代人葛洪在《西風雜記》中說: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可見這種習俗,由來已久,後來發展成為用茱萸泡酒喝。

重陽節登高、佩茱萸、飲酒的習俗,自魏晉曆唐宋直到明清,始終不衰。晉代人周處的《風土記》中:

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會,又雲茱萸會。

可見登高飲酒的活動中,還含有相聚之意。

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更是充分表達了佳節不能團聚而倍相思念之情,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晉書·孟嘉傳》中,還記了一段與重九登高有關的故事,講的是東晉大將軍桓溫與手下參軍孟嘉的事:

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寮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歎。

孟嘉登高宴飲,大概太高興了,連風把帽子吹落了也沒有察覺。由是成了重陽節登高飲酒的一段佳話。後世不少文人,在作品中都提到它,如“邀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宋祁詩);“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杜甫詩):“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權德輿詩)等等。

  九九登高,除了登臨飲宴、賦詩作文,還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或稱為「茱萸節」。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分吳茱萸和食茱萸兩種,都可以入藥,以吳茱萸功效較佳。吳茱萸樹高丈餘,葉闊厚。春天開白花,秋天結紫黑色果實。可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佩茱萸可以防蚊蟲叮咬。《風土記》中說:「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雅客」。所以人們在重陽節時,都喜歡採集佩帶這兩種植物。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尊老、敬老、愛老的“老人節”。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秋游,臨水登山,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各公園、景點還專為老人準備了許多活動項目。當然,年輕人如有可能,也喜歡在這金色的秋天裏去遠足,欣賞大自然的風光。至於飲酒,已成為可有可無的事,更不在乎是不是菊花酒和茱萸酒了。


http://www.wretch.cc/blog/carabao4681/17505693廷昇



http://blog.sina.com.tw/may031125/夜夜夜未眠



http://tw.myblog.yahoo.com/may031125may花瓣隨風



http://www.wretch.cc/blog/may031125葬花中國結學習坊


http://tw.myblog.yahoo.com/carabao4681愛不釋手中國結-有緣千里一線牽



標籤:
瀏覽次數:90    人氣指數:3470    累積鼓勵:16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交作業~~2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停車暫借問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