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診二十五問 提高你的醫療成功率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67 期 作者:胡釗維
若不是個好病人,縱使有十個好醫師也無用。不只醫師要跟病人建立好關係,病人也要懂得對醫師發揮正面影響力。
以下,都是真實的案例。
林森(化名)因背部疼痛尋求骨科醫師協助,但醫師問診時,林森卻除了叫痛,對醫生進一步的詢問,一問三不知,只要求醫師開立止痛藥,甚至拒絕進行身體檢查。吃過止痛藥,但病情未見明顯改善,林森自認或許是掛錯科,因此再求診神經內科、復健科等醫師,由於林森仍是相同態度,每次就醫後都是帶著止痛藥回家。
直到某日林森背部痛到無法起身,家人緊急送醫後,才發現林森已是胃癌末期,由於癌細胞擴散到脊椎,才導致背部嚴重疼痛,五天後,林森轉往安寧照護病房,三個月後過世。
為何沒有一科醫師能找出真正的病因?原因是,醫師不可能在毫無線索情況下,幫病人找出病因。
李強(化名)有高血壓家族病史,一次他到A醫院拿了降血壓的藥,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快速療效,他認為A醫院給的藥不好,因此又到B醫院看診,又拿了降血壓的藥,但沒有將在A醫院就診所服過的藥告訴醫師,因此也沒有得到所期待的效果。
接著,李強又前往C醫院、D醫院輪流就診,由於擔心被醫師罵,因此,李強一直未將到過別家醫院就診的事情講出來。李強還同時服用三家醫院所開的降血壓藥,天真的以為如此能產生更大的療效。最終,李強因為血壓突然飆高,發生出血性腦中風而來不及搶救,醫師還發現,李強的腎臟功能已嚴重損壞,即使挽回生命,也難脫一輩子洗腎的命運。
為何所有的降血壓藥都無法有效控制高血壓病情?原因是,醫師在沒有聽到病人說明的情況下,通常以病人沒服用任何藥物為前提來開立處方箋,然而,血壓之類的疾病,併服時不僅未能發揮作用,且常會發生嚴重危險性,譬如,可能造成血壓突然上升或脈搏異常跳動等現象。
【專題報導】百大良醫專題系列報導
王良(化名)被診斷出罹患喉癌,醫師決定採取化學治療,雖然病情獲得控制,但過了兩年,又再次發現癌細胞,在醫師的建議下,王良的家屬同意將聲帶切除,由於手術相當成功,且王良不耐長久住院,在醫師的認可下,王良三天後即辦理出院。
王良的家屬相當開心,出院當天晚上,找了一群親朋好友聚餐慶祝王良重生,卻沒料到,這頓飯竟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王良在出院不到二十四個小時內,被迫重新回到醫院治療,雖施打抗生素,但沒有效果,王良最終是死於敗血症,而非喉癌。
為何一頓飯竟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原因是,病人術後雖然已符合出院標準,但抵抗力還未完全恢復,病人卻忽視本身健康情況而大吃大喝,才導致悲劇發生。
再好的醫師、再好的醫療技術或成功的手術,都不保證上述的後果不發生。
台北馬階醫院腫瘤科主任謝瑞坤即指出,找到好醫師固然重要,但,若不是個好病人,縱使有十個好醫師也無用。
向來,醫療行為 都是由 醫師單方面扮演獨腳戲,而病人則幾乎完全被動的信 任 醫師,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認為,原因在於國人長年處於威權式的醫病關係下,已養成病人本能的順 從 醫師之醫療決定的習慣,況且,如今高科技的醫療既精深且複雜,也使得醫師與病人間專業資訊更加不對等。
你完 全順從 醫師決定嗎? 多溝通,救人者更易做正確診斷
長期致力於改善醫病關係的黃達夫不諱言,絕大部分的民眾並沒有分辨醫療品質的能力,以為只要是有執照的醫師開的處方、決定的檢驗或所做的處置都有同等價值的效益,更有甚者,部分民眾會認為接受越多的處置,越昂貴的檢驗,使用越多的特效藥,就是得到了越多的好處。
如何當一個好病人,其重要性,其實並不低於如何找到一位好醫師。該怎麼做?台北榮總醫院院長李良雄指出,有兩個關鍵:其一,好病人願意費點心思與醫師溝通;其二,好病人必須充分瞭解自己的權利。前者, 能幫助 醫師做出更正確的診斷,而後者,則讓病人能清楚診斷的過程與目的,因此做足心理建設。
所以,不只醫師要做「醫病管理」,我們一樣需要反過來做好「病醫管理」。
你能做好病醫管理嗎? 兩個小問題,診斷你的就醫能力
試舉兩個簡單的問題,檢驗你是否可以做好最簡單的病醫管理?
問題一:醫師請你填寫病史與家族病史,你認為最可能最需要提醒醫師注意,協助醫師判斷的資訊是?
A、上一次手術後感染,有 關外科 醫師的失誤和院外和解記錄。
B、某一年打破傷風疫苗的記錄。
C、十二年前手術切除部位的組織化驗報告。
D、你父親六十六歲那年心肌梗塞,手術後的整套病歷。
答案是D。別忘了,與你的健康和疾病最有關係的,仍是你近親的重要病變。
問題二:當醫師要你做一個檢查,你必須問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
A、這項檢查準確性是百分之幾?
B、這項檢查到底查些什麼?
C、你認為我需要這個檢查,但如果我不肯做會怎樣?
D、保險給付還是自費呢?
E、檢查儀器是消毒過的還是全新的儀器?
答案是B。因為,檢查前,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夠瞭解這些檢查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否則,你永遠只 能依賴 醫師,當你對自己的身體、病情及治療完全不瞭解時,就只 能被 醫師牽著鼻子走。
你 能對 醫師毫不保留嗎?要相信直覺,別隱瞞任何身體異常
黃達夫特別強調,回答醫師時,千萬不能說謊,「許多人擔心被醫師罵,常會不自覺的隱瞞事情,」其實,做醫師的人什麼都看過,任何奇怪的身體異常都碰過,就算是病患身上的壞味道、壞習慣,醫師都已見怪不怪,對醫師而言,這些都是幫助他正確診療的重要訊號。
尤其,病人應對自己的直覺要有信心,絕不要認為看法幼稚或可笑,因為病人的直覺是醫師必須參考的。 黃達夫曾有一位病人出現血痰現象,照X光片後發現肺部有陰影,但進行切片檢查後卻驗不出是惡性腫瘤,但病人的喀血情形卻一天天加重,且體重不斷減輕,後來,病人主動提及鄰居也曾有相同病症,原因是肺部有寄生蟲卵,果然,透過糞便檢查後,最後的診斷是肺吸蟲病而非肺癌。 也因此,如果你已找到一位好醫師,懂得提供資訊與問對問題,你就能最大化與這名好醫師第一次見面的效果。
美國醫療調查專業機構Castle Connolly Medical每年固定出版的《美 國頂尖 醫師》(America's Top Doctors)中即提到,就診前,你必須確定幾件事情,包括:你的病歷、檢驗結果、X光片是不是都在你看診前已送到醫師那?你是否能清楚指出你本人和家庭病 史讓 醫師瞭解(尤其是與你目前求診相關的病史)?此外,「三大醫療階段,二十五個必問問題」,更是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問自己與問醫師的。
正如,美國哈佛大學心臟科 榮譽 教授伯尼.羅恩(Bernard Lown)在《搶救心跳》(The Lost Art of Healing)書中指出:「抓不到重點的病人就得不到好待遇,」因為,「醫師的判斷是正確或草率,病人在初診時提供的資訊是關鍵。」病人懂得對醫師發揮正面影響力,更可以讓好醫師發揮最大戰力。
*3大醫療階段,25個必問問題
∕文●資料來源: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胡釗維整理
1.看病前
如果你需要就診,求診前你應用便條紙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 哪裡不舒服?具體的描述是,例如肚子痛,是上腹痛、下腹痛、左邊痛、還是右邊痛,可能診斷都不同。
(2)怎樣不舒服?痛、癢、麻、還是痠?痛是悶痛、絞痛、抽痛、刺痛、或是像刀割的痛?盡量找出最貼切的形容詞,讓醫師知道你的感覺。
(3)做過什麼事才開始不舒服?
(4)不舒服多久,有沒有特定時間?是持續不舒服,還是一陣一陣間歇性的發作?
(5)求診前曾如何處理不舒服的症狀?
(6)有沒有生過其他的病,發生過的藥劑副作用,或做其他的治療?
(7)其他健康資訊,如懷孕中,或正計畫懷孕。
2.拿藥後
拿到藥袋之後,你可以回答(或主動詢問)以下這些問題嗎?
(8)藥物名稱?
(9)藥物的作用?
(10)藥物如何使用?是咬碎或是吞服?是塗抹、敷或是噴?多久使用1次?預計需要使用多久?於飯前、飯後或睡前服用?症狀減輕或消失時,可不可以自行停藥?是否需要門診追蹤?
(11)藥物有什麼副作用?產生副作用時該怎麼辦?如何減輕副作用?
(12)藥物的保存期限以及如何保存?
(13)使用藥物時是否需要避免開車、喝酒或吃某些食品或藥物?
(14)還有其他特別的用藥指示嗎?
3.接受治療或住院
當你得知需要手術治療與住院,你應該問:
(15)可以幫我解決這項疾病的對策,除了手術,還有哪些?
(16)這項手術對疾病的幫助有多大?
(17)手術時需要麻醉的類型?全身麻醉還是半身麻醉?手術後又用哪種方式止痛?
(18)外科醫師及醫院開這類手術的經驗很多嗎?
(19)手術後可能出現哪些併發症或後遺症?有解決的辦法嗎?
(20)手術將在哪裡進行?如果沒有意外狀況,手術後將會在哪裡靜養?加護病房或是普通病房?
(21)手術後我會有器官機能短暫或永久喪失的問題嗎?需不需要復健?
(22)手術後大約幾天可以出院?需要多久才能完全復原?出院後需不需要別人幫忙?需要哪些幫忙?
(23)除了健保及其他保險,這次手術及住院,大約還需要支付多少金額?
(24)在醫院裡是否有動過此手術的病人,可以介紹給我認識嗎?
(25)我還可以到哪裡去徵詢其他醫師的意見(second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