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年度僧眾精進禪七
【導師開示】
(一)9609016
現在講修行的三個過程──悟道、修道、成道。
如果沒有開悟,不知道心在哪裡、
道在哪裡,修行就如挑千斤重擔一般,沒有正確的方向,終究不能成就道業。
未開悟之前,所修的一切法都是「加行」。
未悟道前,認為自己根機遲鈍、業障深重,信心不足,甚至對於修行產生懷疑
,不知該修禪、修淨,還是修密、修律?
經常在猶豫當中,這樣就不算是修道。
所謂「加行」,就是加功用行。
例如,只知道修善斷惡、只知道度眾生等道理,認為修行好、修行可以了生死,
認為學佛很好、佛法是人生最高的真理,可是並不清楚好在哪裡、道在哪裡,還
是隔了一層。
即使不明白道在哪裡,也還是要修行,先加功用行,誦經、持咒、打坐、參禪、
拜懺、禮佛……修種種法門、修菩薩行,累積福慧資糧。
以這樣的精進心用功,就是修加行,但是並非真正的修道,
這屬於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是悟道,就是開悟了。
悟什麼呢?
悟到心即是佛、心即是道,沒有一點點懷疑。
到達這個境界,就算是悟道了。
佛法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無論是修禪、修密、念佛、持咒,都離不開我們這一
念心。
心即是佛,心即是道,不要到外面去祈求、尋找。
有許多知識份子或研究佛法的學者認為「我就是佛、我悟道了,不需要再修,也
不需要證了……」這是錯誤的觀念。
悟了道,還要去修道,還要去保任,保任成功了,這一生才有希望了生死、得解
脫。
所以悟道是很重要的,禪宗稱為「向上一著」,又稱為「看好腳跟」、「照顧話
頭」,這些都是在這念心上來用功。
何謂「話頭」?
未起心動念那個地方就是話頭;沒有生滅,就是話頭。
悟到沒有生滅的這念心,「一念不生,萬法無咎」,這就是我們的本心,本心就
是佛,本心就是道。
這念心沒有形相,所謂「法爾如是」,本來如是,本自具足。
在密宗就稱為「本尊」;禪宗稱為「覺性」;教下稱為「佛性」。
《六祖壇經》裡講:「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如何降魔?
魔在哪裡?
魔不是三頭六臂的可怕形象,而是指我們心當中的煩惱。
所以佛經記載,我們心當中有十大魔軍,就是告訴我們要降伏自己的十種煩惱。
從這裡來體悟,修行才不會走錯路、走遠路。
無論是禪、淨、律、密,都絕對不會離開此道,只是講法不一樣而已。
對於根機好的人,只需開門見山講頓悟法門,不用拐彎抹角;對根機淺的人,就
要開種種方便。
舉例來講,一個人對佛法不了解、識字也不多,但是很想要修行,教他打坐,他
學不會,跟他講「明心見性」也聽不懂,就必須開方便了。
什麼方便?
只要跟他講「修善」的道理,修善可以增福,念佛、懺悔有無量的功德。
他聽到這些,為了要求功德、福報,希望闔家平安、多子多孫,對於修行就會產
生興趣,這就是開方便。
念佛,目的在哪裡呢?
就是要念到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就是禪,一心不亂就是定。
同樣地,我們打禪七、打佛七,用七天的時間把心中的煩惱、妄想通通化掉、息
滅,達到一心不亂,這就是禪,就是淨,這是針對修行的人而言。
若是對普通人講,他不容易聽進去,因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操心,退而求其次跟
他講:「念佛一句,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他聽到念佛有這麼大的
好處,就會學著念佛;聽到拜佛有那麼大的功德,就會跟著拜佛。
等到將來因緣成熟了,他就能夠更上一層樓,除了知道「事」,還會進一步追求
「理」了。
【所以佛法是應機施教的,不同根機的人自然有不同的領會。】
【文圖貼自中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