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比大家預期提早兩、三年來的連鎖風暴!最快將在下半年的年報展現。富士康大幅加薪的震撼彈才剛爆開來,在市場上不論是獲利、股價、上下游產業結構、遷廠因應的各種討論紛紛散布開來。 有趣的是,鴻海公告這次加薪後的同業反應,大多是呈現三部曲:開始不相信,接著感嘆一聲,最後則認為郭董真是高明。
不相信的反應多是:「不可能,這一定是含五津(吃飯住宿與加班等津貼)後的錢。」直到再確認,這次調漲的只是基本工資後,一位零組件公司的發言人嘆氣:「現在發生的事,是我們以為兩、三年後才會發生的……。」台企聯會長郭山輝直指,漲薪幅度太高,會引起其他工廠勞工的期望。
為什麼會覺得郭台銘高明,高在哪裡?很多業者分析,鴻海雖然可能會付出三分之一的獲利代價,但這不失為一手好牌,替鴻海帶來一石三鳥的效果。
第一,擺脫「血汗工廠」的形象,若後續再發生事故,鴻海已難被社會挑剔。
第二,表達鴻海對中國的社會責任,也有助鴻海後續在中國通路的發展。
第三,可能加速零組件供應鏈集中化,對鴻海不失為短空長多的決策。
第三點,是這場骨牌效應的最後影響。中國總體環境的壓力像是一隻手,讓鴻海以罕見的大手筆加薪手段,推倒了第一張骨牌。當加薪的第一張骨牌倒下時,倒下的第二張骨牌是鴻海自身的獲利,而鴻海目前有三種途徑,可以紓解壓力。
第一條路──把價格反映在對品牌客戶的代工報價上。但目前,如蘋果的其他代工廠商尚未聽過調漲報價的訊息,至於惠普與戴爾,過去的經驗讓廠商認為,代工廠商談判漲價的空間很小,除非所有人都聯手跟品牌商談判。 目前廠商都把骨牌效應的主要影響,放在第二條路上──向零組件業者施壓。麥格理證券認為,勞力密集,且本身毛利已經不高的廠商,將首當其衝。值得注意的是,鴻海的調薪動作,加速中小型零組件業者的洗牌,也會打亂如廣達與仁寶等系統大廠「防鴻計畫」的布局。因為,若其他零組件供應商相繼撤出,這些大廠必須回頭強化對鴻海的零組件採購,對鴻海而言,反倒是利多。
鴻海的第三條紓壓之路──則是朝內陸設廠邁進。這點,也是廣達與英業達等大廠目前的抉擇。如在重慶西永微電子園區,廣達將於十月完工試產、鴻海也在本季量產,英業達預計十一月量產。
「這對他們都是不容易的抉擇。」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他口中的「他們」,就是上游的零組件供應鏈。經歷過金融海嘯後,大家是否還有錢與人力,繼續跟著大廠往內陸遷移?若不跟,會否就此被淘汰?成為這些小老闆們心中的難題。
鴻海掀起的骨牌效應正開始,問題不只是鴻海加薪,其他人會找不到人才的簡單論述。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未來要做好,電腦單價不再漫無止境的跌落,要有選擇將更集中化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