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02674
 火熱男找交往對象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忙碌的五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期待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商業週刊報導轉貼..很重要!
作者: 火熱男找交往對象 日期: 2004.06.01  天氣:  心情:
這是從商業週刊電子報中複製出來的..
大家要重視一下..
台灣有沒有辦法繼續發展..
我們會不會成為另一個菲律賓..
大家如何讓台灣更好..
下面的資訊不可不看..

落跑父母激增!

整理/楊少強 撰文/黃惠娟

台灣新生兒27年少一半,失去家庭保護傘的孩子卻暴增。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落跑」,孩子由誰來呵護?

南港老舊公寓的五樓加蓋,十來坪大的屋子裡,七十歲的蕭爺爺虔誠的在神案前點上一炷香。十來尊神像被照拂得一塵不染,但神壇外,放置著三個囚著兔子、竹雞及黃金鼠的鐵籠,空氣中夾雜著刺鼻的線香與動物排泄物的臊味。「囝仔說要養,結果沒幾天就不養了,」蕭爺爺張著幾乎掉光的牙赧然的說:「……我只好撿來養。」

今年小學四年級的小魚(化名),跟她們不想照顧的小動物很像,一出生,就被父母丟在爺爺家,至今十年了。小魚的父母二十來歲時,奉子成婚後,一連生了兩個女兒,卻順順當當的將孩子丟給蕭爺爺帶。小夫妻在附近賃屋而居,像是前世債主似的,每天晚上必回蕭爺爺家吃晚飯,卻從沒給過蕭爺爺一毛錢。兩人分分合合後,終於走上離婚一途。而兒子也因為殺人未遂罪,被判囚在花蓮監獄多年。

蕭家靠貧戶補助及家扶中心的救濟,每月有九千五百塊的收入。然而,除了扶養兩個孫女外,蕭奶奶長期罹患精神分裂症,他每天要給太太一百元,才能避免她哭鬧,還不時要到外頭,把漫遊一天的太太撿回來。「我是一人顧三人,」蕭爺爺嘆口氣說。

蕭爺爺自己齒牙動搖,拖了一年多,還捨不得花五十塊掛號費看牙。然而,為了怕孩子營養不夠,他每月付三千塊,訂羊奶給孫女喝。老人家說:「我自己不需要用到一角銀。」姐妹倆年歲漸長,物質需求也漸增,讓爺爺不知如何處理。他發現小魚有時要錢買文具,只是想要討好同學。蕭爺爺擔心的事情很多,眼見孫女即將進入青春期,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沒有把兒子教好,一直是蕭爺爺心中的遺憾。深入蕭爺爺內心世界後才發現,小魚的父親甚至不是蕭爺爺親生兒子,而是三十五年前用五千塊錢,由一位未婚媽媽手中抱來的。一生都在伺候別人的蕭爺爺也沒有怨言,只默默的說:「這兩個囝仔若再嘸顧好,對不起社會。」

小魚與爺爺,又是另一個阿宏與阿祖的翻版。全台灣,像阿宏及小魚這樣的單親及隔代兒現象,近十年來急遽升高。根據內政部的數字,去年台灣新生兒僅有二十二萬七千餘人,降至民國六十五年的四十二萬新生兒的一半。台灣的小孩越來越少,然而,被父母放棄的孩子卻越來越多。

‧ 鐵的事實:祖孫戶十年暴增一倍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長年觀察台灣隔代及單親戶的變化發現,民國八十八年全台灣單親兒(指包括祖孫家庭等十八歲以下,由父或母一方單獨撫養的孩子)共有四十四萬三千五百四十人,占比約七.九六%;以絕對數字而言,九年間單親與隔代兒成長達一○% 。

在薛承泰的統計中,另一項驚人的數字,是祖孫戶的遽揚。薛承泰發現,以家戶別來區分的話,祖孫戶在十年間成長一倍!

直到目前為止,這個現象在政府單位的統計中都還是模糊不清,看不到最近三年的數字。為了精確得知單親及隔代兒在近三年的變化,《商業周刊》針對全台小學製作一份《隔代兒與單親兒趨勢調查》,結果讓人憂心:就讀小學的孩童中,隔代兒加單親兒比重超過一成(一一.○七%),這個數字遠超過薛承泰的數字。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孩子中,每十個就有超過一個不是缺少父、母,或是「我的媽媽是阿嬤,我的爸爸是阿公」的隔代教養兒。

而且,從《隔代兒與單親兒趨勢調查》發現,身處第一線的級任教師,有超過七成(七二.一%)認為,隔代兒會越來越多。更有將近九成(八八.九%)的級任教師認為,未來單親兒還會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高達三成的級任老師認為,隔代與單親兒急增,是導因於父母「無心」、亦即不願意照顧孩子。「這種最棘手,因為父母愛自己比愛小孩多。」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馮燕說。

‧ 單親原因:全球離婚率逐年拉高
 
「父母愛自己比愛小孩多」的現象,在六十年次的阿麗身上可看出。

兩年前,正在處理離婚的阿麗面臨該如何安排兩歲女兒的問題,有一天,她打了一通電話給大嫂。她泣訴著婚姻的不幸後,問大嫂能否領養她女兒,因為她丈夫也不想要孩子,公公婆婆又已過世。大嫂不解的問她:「為何不帶大自己的孩子?」阿麗說,她想再嫁,孩子在身邊不方便。她說,不想再見到女兒,那會讓她想起這段痛苦又「衰」的婚姻。交給住在北台灣的大哥大嫂後,她不會再去看小孩,也不希望以後小孩來高雄找她。阿麗的大嫂茫然又不解:為何會有不要自己孩子的媽媽?

馮燕指出,「不願」照顧孩子的情況,不只發生在中下階層,在很多高成就者身上,也都出現不願帶小孩的情形。薛承泰指出,近來國內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主動選擇不想要孩子的女性逐漸增多,間接使得男單親比重上揚。不論是為了事業,或是不願繼續忍受失敗婚姻而選擇放棄撫養權的女性,日益增多。

而男單親因為面子問題,往往在遇到困難時,不若女單親會主動向外求援,問題可能惡化到出狀況才會被發現。尤其在經濟不景氣時,男單親中酗酒、失業甚至將孩子丟給祖父母的狀況,在非都市地區非常普遍。

年薪超過百萬、收入比先生高的詹小姐,去年結束七年的婚姻後,就未主動爭取兩個孩子的監護權,令想要孩子的男方鬆了一口氣。她和先生在結婚後,才發現金錢觀、教育觀大相逕庭,甚至連上理髮院作SPA,都能成為爭吵的話題。雖然詹小姐經常會抽空至幼稚園看小孩,但在自由身和孩子的養育權間,她沒有多所猶豫。

單親及隔代兒增加,其實是全球現象。早在一九七○年代,全美就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是成長於單親環境。不僅美國如此,歐洲也有幾個國家(如英國)單親家庭在過去三十年中迅速增加。美國學者柏帕斯(Larry Bumpass)早在一九八四年就推估,一九九○年代以後出生的美國兒童,有一半會在成年之前經歷單親生活。

單親兒數字攀高的同時,也牽動另一個數據——隔代兒人數的上揚。以美國為例,十八歲以下的孩子中,隔代兒占比由三十年前的三.二%成長到目前的五.五%。

‧ 危險趨勢:未婚生子、外籍通婚增加

為何社會越趨富裕,卻越多孩子流落在家庭的保護傘之外?薛承泰指出,台灣自一九八六年之後,離婚正式取代喪偶,成為形成單親家庭的最大原因。因此,家庭結構出現巨變,是第一個決定性因素。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二○○三年全台離婚對數達六萬四千八百六十六對,較二○○二年增加了五.九七個百分點,平均每天有一百七十八對夫妻離婚,也就是說每八‧一分鐘就有一對夫妻離婚。夫妻離婚之後,孩子的教養難題,常常丟給原生家庭的父母親,間接提高了隔代教養的比率。

除了離婚是形成單親家庭的主因,未婚生子所形成的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成長速度也相當驚人。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未婚生子的數字近年來在二%到三%左右,但婦產科醫師認為數字遠高於此,光是台北市,數字可能就高達六%。未婚生子母親往往帶回原生家庭讓(外)祖父母撫養,間接助長隔代教養的比率攀高。

造成隔代兒數字攀高的第三個原因,是由激增的外籍通婚案例導致的。

每天早上,住在屏東東港東隆宮斜後方的陳洪雪花,都會到東隆宮幫忙打掃廟埕。打掃完畢,她還會待下來誦經,祈求溫王神帶給三個沒爸爸的孫子平安。除夕前兩天,鄰人從廟裡攜來一包白米、一瓶沙拉油、一瓶醬油及一包糖果,特別交代說東西還沒拜過,要給他們過年拜拜。「一樣在王爺廟當義工的琉球人聽到你家的遭遇,拿這些東西讓你們過年。」七十歲的陳阿嬤,一個人撫養三個孫子,已超過兩年。

她的小兒子二十八歲時,阿嬤央人,安排他娶了菲律賓籍妻子露西回來,一連生了三個孫子。那時一切似乎順利美滿。孰知,三年前小兒子的車禍過世,改變了這一切。露西逕自帶了三個孩子回菲律賓,一去不復返。雙腳有點不良於行的阿嬤心急如焚。一年多後,終於找到當初的「媒人」,請見過世面的里長跟他去菲律賓要人。媳婦的條件開出來:必須要讓她改嫁。阿嬤無可奈何答應她的要求,終於將三個小孩都帶回東港。

三個孫子中斷一年多的學業,回台灣復學後追得頗辛苦。長孫今年要升國一,成績單一次比一次難看,阿嬤每個月得從二級貧戶九千元收入中,撥出一千五百塊讓他補習。每次阿嬤責備他的功課,他就會紅著眼說:「阿嬤妳不曉啦,學校的冊,越來越難讀。」
露西改嫁當地人後,每隔三、五個月,就會從菲律賓飛來台灣打工。攢夠了錢,就飛回菲律賓。露西回來時,見到阿嬤像路人甲一樣完全不打招呼,只有吃晚飯時會現身;孫子們倒也很習慣媽媽的來去,不在台灣時,也不會問一聲,他們已經接受沒有爸爸、媽媽的日子就是這樣。

目前全台社會扶助觸角最深的家扶中心扶助的貧窮家庭中,母親是外籍配偶的比率逐年攀升;由於迎娶外籍配偶的男方多數是弱勢族群,一則經常暴露在高危險的工作環境,易造成傷亡;二者婚姻基礎薄弱之下,離婚率也較高,因此,在家扶統計中,三百六十六戶的外籍通婚中,五六%是單親或隔代兒家庭,其中更有九五‧五%是女單親,數字令人驚心。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今年一至四月,台灣地區離婚女性中,國籍是大陸及東南亞籍女性的比重高達一七%。

父母落跑、人生的道路缺乏陪伴,貧窮、成長的過程缺乏資源,類似的故事,在一個又一個生長於台灣底層隔代與單親家庭的孩子身上發生。

‧ 學習缺憾:少了「顯著的大人」,容易自我放棄

「單親及隔代兒不是問題家庭,而是弱勢家庭,」薛承泰強調,單親及隔代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比一般小孩要擔負更多成長及教育的風險。但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統計單位甚至連多少名單親或隔代兒的數字都付之闕如,顯示對這個問題的漠視。尤其在新生兒遽減的今日,「這絕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他說。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也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零到六歲是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階段,而安全感是所有其他能力的基礎。所謂的其他能力,包括愛與被愛的情感能力,與人合作的歸屬感與團隊合作力,及自我實現力。

台大社工系主任馮燕指出,人都好逸惡勞,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顯著的大人(significant adult)的關心,極有可能就一路下去。一旦孩子的自我概念降低,自我放棄,就很容易受到誘惑,甚至作奸犯科。相反的,如果有一個「顯著的大人」願意對這個孩子投注愛,不論是祖父母或是師長,對這個孩子抱有高的期望,他本身也會潔身自愛,學習、制約能力也都能自我提升。

影響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辜仲諒個性很深的顯著大人,是他母親。他說:「你的同仁願不願意跟你、願不願意為你打拚、會不會為你的一句話為你賣命、兩肋插刀,那都是看你的個性。那是我母親給我的。」他在美國念MBA時有一個個案研究,他們去參訪美國東部第一名的Northen百貨。他至今仍印象深刻一段對話。他們問Northen百貨總裁說:「你如何訓練員工?」這位總裁說:「我不訓練員工,他們的父母會訓練他們。」
奇異的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日後的成功,都奠基於兒童時代形成的價值觀。他接受《哈佛商業評論》的訪問時談到:「(我母親)總是讓我以為我能做任何事,她訓練我,教我生活的真實面,她要我獨立,告訴我要『控制自己的命運』,看清事實,不拐彎抹角說。當我偏離常軌時,她會痛打我一頓。但總是正面、有建議性、使人向上的。我曾經那樣的為她瘋狂。」長大後的威爾許,個性總透露出想贏的欲望,他痛恨輸。這與「顯著大人」母親從小的影響不無關連。

在正常狀況,扮演顯著大人的角色多是父母,如果改由祖父母扮演,對於隔代兒的養成有何影響?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美國祖父母與父母間的代間差距是二十八年,也就是說,祖父母用二十八年前教育孩子的想法,來教育孫輩;也較易用命令、指責語氣教養小孩,關懷層面更易停留在生理需求之上,譬如吃飯、穿暖。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特別容易出狀況。「經常發現祖父母九點睡覺後,孫子偷溜出去玩的個案,」身兼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的馮燕說。

另一方面,祖父母對隔代兒的態度,易出現兩極狀況。其一是有補償心理而流於溺愛,流於用物質來滿足孩子;另外則是被迫照顧,因而怨聲迭起,孩子容易產生被拋棄感。兩者都不是合宜的教養方式。

根據商周的調查,學校老師也發現,許多隔代與單親家庭的孩子,在自信心、情緒管理、同儕關係與學業表現上都有較為弱勢的表現。「人要被接納,才會感覺被愛,才會有學習、變好的動力。」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教授黃迺毓說,給一個孩子愛,教導他是非善惡,這是學校教育替代不了的,卻是社會能否向上的動力。

‧ 社會衝擊:長期勢必減損台灣競爭力

落跑父母激增,不僅是個別家庭的問題,更攸關整個社會的發展。雖然說,落跑父母若沒有錯到犯法,幾乎不會被社會察覺。「但小孩會學習(copy)父母的做法,未來小孩長大後,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會有困難。」單親兒童國際文教基金會理事長黃越綏說。

美國全美諮商協會的統計也指出,單親與隔代兒增多,影響年輕人結婚與組成家庭的意願,可能進一步加速家庭結構的解體。

台大社工系教授、目前協助內政部訂定家庭政策的林萬億也指出,包括洛桑管理學院的各項國家競爭力評比,其中教育與人力品質都占重要比例。如果單親及隔代兒人數持續擴增,而他們一路成長過程中,未獲跟雙親小孩一樣的照顧與教養,「長期一定減損台灣的競爭力,」林萬億說。

六年前震驚台灣社會的白曉燕撕票案,犯罪專家警察大學教授許福源親身與凶手三十六小時的訪談、抽絲剝繭深入他的成長經驗,發覺他是一個母親未婚生子、自小被外祖母養大的個案。知名評論家南方朔發出這樣的警語:「一個陳進興的報復,會使一百個菁英的努力付諸東流…」

每個星期三上午八點,在阿宏就讀的侯硐國小暨附屬幼稚園的六十六名小朋友,會齊集在土石流後重建的禮堂。在群山環繞的幽靜校園中,只聽到孩子們引吭高呼:

「金牌金牌出國比賽,得冠軍、倒轉來…」

這是校長林再源針對孩子們設計的「豪氣教育」。侯硐國小不過五十四名學童,三年前調來這裡的林再源卻赫然發現,繳不出午餐費的學生高達三成。仔細分析學生背景,全校學生居然有高達四八.二%的小孩,是單親或隔代兒。而十二名幼稚園孩童,人人手中都有一紙清寒證明。

沒有人賦予期望的孩子,有太多藉口可以向下沉淪。「這些孩子要有出息,知識和豪氣最重要,我希望他們畢業時,要帶著這兩樣禮物走進國中。」一樣窮苦出身、自己國小有五年時間深受恩師栽培的林再源說。

只靠一個小學校長的力量是不夠的;台灣,還可以為這些需要陪伴的孩子做些什麼?讓他們能帶著自信,勇敢的成長?
標籤:
瀏覽次數:98    人氣指數:6278    累積鼓勵:309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忙碌的五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期待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