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快樂只由"慈悲"組成,若心中沒有"慈悲",就不可能會幸福快樂.若你開始培養對他人的慈悲心,你就正在為自己與全世界創造幸福.
2.有時候你必須扮演主角當領導者,有時候則扮演不起眼的隨從,但在每個角色中,你都獲得了同樣的快樂,絲毫不起分別,樂於做老師,也樂於做學生.
3.心就好比我們的眼睛,總是無法看清它自己.它不能看到自己,也沒東西在那裡被看;心是超越觀者與被觀者的,它超越於此種慣例.這就是所謂心的大空性.
4.一個人如果能了解無常--一切外在物質皆變化不定,永難掌握的道理,即使身處在有著種種不如意的生活中,也有辦法繼續保持快樂的心境.
5.由於修行不只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做,因此我們便擺脫了自私的想法.
6.我們不將任何所累積的功德據為己有,我們願將它與一切眾生分享.以此寬廣無私的功德,以及願將它迴向眾生解脫的意願,使得其間所產生的利益遠較我們以真實財物去佈施所累積的功德還大
7.慈悲的力量和無私的發心也可以消除另外一種最主要的煩惱障--妒忌.我們每一個人最難纏也最具破壞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貪.目真.癡等三毒.
8.不具慈悲與愛心,也不溫善的人,不論他們長得多好看迷人,到哪裡都會給大家添麻煩
9.死即是生,生及是死.死亡是另一剎那的再生,另一個存在,另一種對新環境的全然體驗.
10.出生意味著死亡,是前一剎那的消逝,前一生所有生活體驗的完結,前一個時空的全然轉移.
11.死亡時的恐懼,是因為害怕失去"我";害怕傷害著這個我們極為執著,稱之為"我"的生命肉身.
12.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所謂的"我"基本上只是一種組合,一種肉體生命和心靈神識的組成.因此,我們真正的"我","我"的實際存在只是我們心識作用的延續而已--每一分每一秒,前世到今生,此生到來世.
13.心識剎那作用的延續,心識剎那存在的連續,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才是真實的自我.
14.我們必須收斂自己的心,不再被自心的幻化所迷惑,惟有如此,才能獨立於幻化覺受之外,不受其牽絆.
15.智慧的增長給予心足夠的澄明,而讓我們有能力分辨真實或虛偽的修行.
16.真正的學識,舞動著真實聞思在生命中所點燃的慧光,消除使人沉睡不醒的內心無明.
17.智慧且多聞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嚮導,有能力幫助許多生命中的旅人避免迷失,並教導他們對錯.是非,指引他們為了依循正道何者當行.何者當捨.
18.我們每天的享受,是在消耗自己生命永久的未來.
19.寬厚的人,他的過錯常常是過於相信別人
20.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
涵容是帶人第一法,恬淡是養生第一法.
21.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22.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生禍福,皆多年累積.
23.嚴者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
寬者此心以帶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24.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5.內心謙卑時,才會看到別人的真善美.
26.天下最奢侈的事,莫過於浪費時間.
27.事事計較,痛苦相伴;時時盤算,噩夢不斷.
28.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
29.內在美通常比外表美更顯出高貴;美而無德有如沒有香味的花.
30.隨緣擁有,不渴求擁有.
待續~~待續~~待續~~未完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