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5165
 救.放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了凡先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常生活,皆是往生的信願考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在家律學
作者: 救.放生 日期: 2011.05.22  天氣:  心情:
學佛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要發菩提心(覺心),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的行動)。我們學習律學,也應當先從研究學習戒法、戒體、戒行和戒相的基本知識下手,然後據以作為我們發菩提心和行菩薩道的依託。因為把戒體搞清楚,可以依律進修戒行,建立起菩薩因行,也自然感得菩提果報。所以明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的理論和據以指導菩提心和菩薩行是有著很重要的聯繫。



應當指出,戒相的範圍很廣,而學戒的人卻有限分,於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位上因領會而取用不同,每一位又可各分三品(詳細的道理留待下文五戒中「依境發心」一段中再解釋)。至於依建立戒相的外境上(如殺盜等行都須有外界境物)立名,那末有情境、無情境多得無量,戒相當然也多得無量。說起來由粗而細,由簡而繁,一層進一層,越深入就越繁廣。這裏,為了便於初學者的研究,我想僅舉其樞要,就以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略作介紹。



戒法是佛通過民主方式給僧團制定的教法,它的目的是使個人出離苦惱,使僧團清淨安樂。依佛的教法授、受,受法的人領納戒法成為一種業用(力用)稱為戒體。依戒體建立起護持戒體的身、口、意三業(思想、言語、行動)就是戒行。嚴持戒行而獲得的儀表,使人看到自然而然地會生起敬仰心的叫戒相。不過,這戒體、戒行、戒相都是從「戒法」而起,所以統稱說戒;換句話說,這體、行、相都可以法字貫之,即:戒法之體,戒法之行,戒法之相。



戒相有二種意義,這裏所說的是「約行明相」,還有一種意義是「以法為相」,例如五戒、八戒等戒條不同就是戒相,這一層在「南山律在家備覽」的「持犯篇」中有詳細說明。



有人也許要問,戒法與戒體究竟相同還是不同?羯磨疏說,體是戒法所依的根本,說明法是能依,體(為法)是所依,法與體也就不同。羯磨疏又說,戒體是受法的人領納佛制的聖法於心胸,融為一體。照這樣說,法就是所納的戒體,當然不能說不同。我們可以建立這樣的一個概念:如果說法,未必是體,如果說體,必定是法。這其間原是不即不離,非同非異的。



濟緣記中記載著與上面同樣的問題:既然法即是體,那末法與體還有什麼分別呢?回答是:如果沒有受戒,只能稱為法,因為體是無情的。假使加上受者的發願(願受戒、得戒),依授法的因緣而領納了戒法,依心力感成一種業用(識田上前此未有的作用),戒法就能發揮功用(止惡生善),這樣才得稱戒體。譬喻藥丸是各種藥味配製而成的,各味草藥就如戒法,配製的藥丸就如戒體。這藥丸不同於原藥,但又不離原藥,所以說雖異而同,雖同而別。



資持記也有這樣的問題:戒行與戒相有什麼不同?回答是:這是三業上的區別。戒行屬意業,約能觀察的說,在下文解釋戒體中圓教宗能憶、能持、能防等文及談戒行的第一段中有說明。戒相屬身、口業,在「南山律在家備覽」的「持犯篇」裏,對業明四行中有較詳細的說明。

標籤:
瀏覽次數:39    人氣指數:1239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了凡先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常生活,皆是往生的信願考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