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由淺到深分為四種:
【晶狀痱子】發生於新生兒六至七天、曬傷後、高燒後,僅一至二公釐,有如透明小水珠,並不會發紅或發癢,一至二天就自行痊癒,好發於新生兒頭、頸、上半身。
【紅痱子】這是一般人最熟悉的痱子。在天熱、出汗、密封情形下最易形成,新生兒第十一至十五天是好發期,四肢彎曲側、脖子、腋下、鼠蹊、頭、前胸,都是好發處。整片皮膚布滿針頭般大小的紅色丘疹,刺癢難耐,摸起來粗粗的有如砂紙般。如果不再出汗,也需要一到二周時間,汗腺重新打通後才會好轉。
【膿包性痱子】膿包性痱子是紅痱子發炎較嚴重時的表現,由於發炎細胞湧入皮膚,死亡分解後形成膿包。膿包性痱子本身並非細菌感染,但因搔抓破皮,也可能導致續發性細菌感染,進而形成毛汗孔炎及汗腺膿瘍。
【深痱子】反覆痱子發作後,形成汗管於表皮及真皮交界處的阻塞,因阻塞位置較深,因此外觀呈現皮膚色突出,有如雞皮般,疹子可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大小,但局部因汗腺阻塞而排不出汗,可因此導致全身倦怠無力。
痱子的治療並無特殊有效方式,減少出汗、穿著寬鬆吸汗衣物、使用痱子膏、減少磨擦是基本的處理。只要不再出汗一、二周內會自行痊癒。蔡呈芳 醫師表示痱子發作時皮膚較為脆弱易受刺激,可給予燕麥粉泡澡,並避免使用一般肥皂。如果有大型膿腫形成,可予以切開排膿,或給予口服抗生素。
而在食物方面,蔡呈芳 醫師建議少吃高鹽食物,以減少汗中的鹽含量,但是否真有幫助值得懷疑。另外在六○年代,也流行每天口服維生素C一公克,來治療痱子。
資料來源: 蔡呈芳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