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生活的藝術】自序
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驗。 我不想發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立不朽真理。我實苦瞧不起 自許的客觀哲學;我祇想表現我個人的觀點。我本想題這書 的名字為門抒情哲學」,用抒情一詞說明這裹面所講的是一 些私人的觀念。但是這個書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 目標定得太高,節難於滿足讀者的期望,況且我的主旨是實 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現在的喜名較易維持水準,且較自然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意滿足。我 的靈魂很舒服地崔泥土裏婦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閒 陶醉放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宅 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林語堂自稱是「有東方精神也有西方精神的人」。他是少見 深刻了解中國又能以優美英文風靡美國的中國人;是難得肯 面對中國民族性的優、缺點,不避諱批評中國是根本敗類民族 ,卻又有意願、有能力為中國辯解的中國人;是罕見真切 明白西方人,尤其美國人之所好,在投其所好時又能維持 民族風骨的中國人。最足以代表上述這些複雜特色的著作 ,就是《生活的藝術》一書。
「夜必足眠,眠足則翌晨坐在明窗淨几,一面抽煙,一面飲茗 。清風徐來,鼻子裡嗅嗅兩下,胸部軒動,精神煥發,文章由 口中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唸出來,叫書記打出初稿,倒也是一種 快樂。」這是林語堂創作《生活的藝術》的景象,十分閒適而快意。
然而這種肯適和快意,卻不是林語堂面對中國的一貫態度。 林語堂對中國強烈的憂慮與期許,使他難以保持冷靜超然。 他說:「我在談論我祖國的政治上,絕不冷漠,裝出一副無 關的樣子。也不會使乖巧。」因此林語堂能以閒適快意的心 情撰寫《生活的藝術》,以英文向西方人介紹中國人文,實 乃經過相當曲折的演變歷程。且從一九二五年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