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生活的藝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活的藝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生活的藝術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9.11.13  天氣:  心情:
THE ART OF LIVING
生活的藝術
葛印卡老師講內觀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發行人:簡豐文
出版者: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五十五號十一樓
網址:http://www.budaedu.org
電話:(02)23951198
傳真:(02)23913415
贈送品,歡迎翻印,功德無量
本會網站,講經音檔、文字檔、內涵豐富,請多利用

THE ART OF LIVING. Copyright@1987 by William H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版權由VRI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授權

若有意願學習內觀,台灣內觀中心的網址如下:www.udaya.dhamma.org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平等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不快樂?如何遠離痛苦呢?只要不起習性反應地觀察:不要對任何一種體驗,生起附著或排

斥之心,只是以一顆平等、平衡的心客觀地觀察每個現象.


這聽起來相當容易,做起來卻不然.假設我們打算坐一小時,卻在十分鐘後膝蓋就疼痛不已,我們會怎麼樣?我

們會立刻對這疼痛產生厭惡,希望它快點走開.但是它非但不走開,反而痛得更厲害.於是,肉體的疼痛變成心理的

,而帶來更大的痛苦.


如果我們能以片刻的時間只觀察肉體上的疼痛;或者,暫時脫離「這是我的痛、是我覺得痛」的錯覺;或者像

醫生檢查病人的疼痛一樣,客觀地檢視這感受,我們就可以體驗到,「痛」的本身是多變的,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每一刻都在變化、消失、再生、再滅.


當我們藉由親身體驗,了解這道理之後,痛苦就再也不能擊倒我們、控制我們.也許它很快就消逝,或者仍舊徘

徊不去,但是都已無關緊要.因為我們已經學會了以不執著的心來觀察它,不會再因這些痛苦而受罪.


解脫之道


藉著培養覺知與維持平等心,我們得以從苦中解脫.苦的起因在於對自身實相的無知.在這種無知的黑暗中,心

對每一種感受生起好惡、貪瞋的反應.而每個這樣的反應,現在都在製造痛苦,同時也種下未來痛苦的種子.


如何才能打斷這種因果之鏈呢?過去,由於我們在無明中的作為,使得生命開始轉動,身心的變遷也隨之開始.

那麼,是不是自殺就能終止呢?不,這樣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自殺的剎那,心中充滿了痛苦及瞋恨,無論來生變成

什麼,心中仍舊充滿痛苦,這樣的作法是不可能帶來快樂的.


生命既已開始,就無法從中逃脫,那麼是不是該摧毀感官經驗的六根呢?我們可以挖眼、割舌、削鼻、切耳,但

是要如何毀身、滅心呢?更何況毀身、滅心就等於自殺,而自殺是無濟於事的.


那麼摧毀一切聲音、影像等六根的對象(六塵)不就好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宇宙充滿無窮盡的事物,我們絕

不可能將它們一一消滅.只要六根存在,就不可避免地會與相對應的六塵產生接觸,只要一有接觸,就一定會有「感

受」生起.


這正是苦的因果之鏈可以被打破的地方.「感受」就是那關鍵性的一環.只要「感受」一起,好惡就隨之而來

.這些短暫的、無意識的好惡反應,立刻會被擴大、增強為強烈的貪與瞋,最後變成執取,令我們的現在與未來充

滿痛苦.我們一而再、再而三、機械性地重複這個過程,變成一種盲目的習慣.


藉著「內觀」的練習,我們培養出覺知每個感受,並且也培養平等心:我們不生起習性反應,只是冷靜地檢視

感受,不起好惡之心,不帶貪愛、瞋恨、或執著.對每個感受,都不再產生新的習性反應,而是產生智慧與洞見:「它

是無常的,一定會生起滅去」.


當因果之鏈被打破,痛苦也就止息.不再生起新的貪愛、瞋恨的反應,苦的起因也就消失了.苦的起因是心念的

行為(業行),也就是貪愛、瞋恨的盲目反應.心能對各種感受念念分明,並且保持平等心,就不會再起貪愛、瞋恨

的反應.苦的起因不再出現,我們也就自然停止為自己造苦了.


佛陀曾說:


諸行都是無常.若能洞見此理,


即能遠離苦厄,此乃淨心之道.(註六)


「行」(sankhara)是個很廣義的字.心的盲目反應稱為「行」,而這種習性反應的後果,也叫作「行」;有其

因,必有其果.我們在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己內心反應所招致的結果.因此,最廣義地說,「行」是指在

這習性反應的世界上,一切被創造、被組合、被形成的東西.因此,「諸行無常」是說:無論是身體上的感受,或是

心理的變化,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變幻無常的.當我們藉著「內觀」的修行,以修慧來觀察這個真理時,苦就止

息了,因為我們已經遠離苦的起因.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放棄了貪愛、瞋恨的習慣.這就是解脫之道.


關鍵點就在於學會如何不起習性反應,如何不去製造新的「行」.通常感受一生起,好惡就隨之而來.如果我們

缺乏覺知,在這瞬間,習性反應就會在心中一再重現、一再增強,而成為貪愛或瞋恨,最後化為一股強烈的情緒,支

配我們的意識.我們被那情緒所控制,無法做出任何正確的判斷.結果就做出有害的言行,傷害自己和他人.我們為

自己製造痛苦只因一時的反應,讓自己的現在和未來都痛苦不堪.


但是如果在習性反應開始的那一刻,我們能對自己的感受念念分明,我們就可以做主,不讓任何習性反應發生

或增強.我們只去觀察感受,而不起喜歡或討厭的反應.如此一來,感受就無法發展成貪愛或瞋恨,也就無法成為佔

據我們內心的強烈情緒;它只是生起繼而滅去.心始終保持安穩平靜.我們不僅現在快樂,並能預期未來也會快樂

,因為我們不會對感受起習性反應.


這種不起習性反應的能力是非常可貴的.當我們能覺知到身體上的感受,同時又保持平等心,在那一刻,心就得

到自在解脫.剛開始內觀時,這種自在可能只偶爾發生,其他的時候,心還是照著舊習慣對感受起習性反應,導致貪

、瞋和苦的循環,但是經由不斷的練習,短暫的片刻,會變成幾秒、幾分鐘,直到最後,起習性反應的老習慣便會打

破,而心能始終念念分明地保持安詳,這就是止息煩惱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如何止息自己痛苦的方法.
標籤:
瀏覽次數:77    人氣指數:2077    累積鼓勵:1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生活的藝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活的藝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