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往過密,反而不順利/我們與磁場相近的人,見面頻率總是會很多。
但是與同一個人見面次數過於頻繁,對方的缺點就會浮現,而感到厭惡。
此外,也會因交往過密而出現裂痕。
與特定的人親密交往,視野會變窄,對雙方都不好。
你的情況如何呢?在此,先重新審視日常的簡訊與通電話的對象吧。看一下手機的發信紀錄,
「啊,發給這人好多啊,這人也是……」,應該就能一目了然了吧。發信紀錄多的對象,
看一下發信時間,回想當天的情形吧。為何與這人的來往這麼頻繁呢?把理由弄明白。
理由可能是與上司無法融洽相處,想大吐苦水的時候;在煩惱未來事情的時候;
沒有特別的理由,或只是感到無聊的時候。
雖然因人而異,但就我所聽過很多人的經驗來說,與某個特定人物的聯繫頻率很高的理由,
多為吐苦水和無聊。相反地,或許也有明明是很重要的朋友,但久未聯絡。
也有些人,雖然都說「到時候見個面吧」,但總是一延再延。
因此,為了能平衡地與重要的朋友、認識的人交往,就要進行「決定交往的頻率」的作業。
若能決定與人見面的頻率,就能保持良好的平衡關係。這個人每月一次、這個人半年一次、
那個人一年一次……。「一年一次?」你或許會感到疑惑,但一年見一次的人選若有30人,
就得確保有30人份的時間。我們總以為會與某人見面,但往往卻有兩年、三年沒見了。
要珍視誰,取決於現在的自己想要重視什麼。舉例來說,認為「想要在工作上有所成果,
想要衝刺事業」的人,就應該重視與工作相關的人,或者是同樣衝刺於事業的朋友,
並且決定見面頻率。想要重視興趣時間的人,就試著將志同道合的人際關係列為優先。
就像這樣,與「現在沉迷的事情」相關的友人,一定要保有一個月見一次面左右的頻率。
因為透過頻繁地見面,共有的話題知識,或是與對方的關係都能更為深入。
當然,也不是說跟那些人一直都要一個月見一次面。大約持續半年就很足夠了。
因為雙方該學的都學到了,所以就可以轉變到一年見一次面的關係。
學生時期的同學、過往的同事朋友、一至兩年前還算親密的人、以往受過關照的人,
就持續保有一年見一次的關係吧。將不見面的時間拉得過長,雙方便會喪失對彼此的關心。
對於今後也想要持續保有的關係,就訂出一年見一次左右的時間吧。
• 一年一次的健行/即使是一年一次也能保有良好關係,接下來就來介紹相關內容。
三十多歲的G太太,熱中於健行,從學生時代就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到處出遊。
之後,因為結婚有孩子後,就無法再與健行的好友見面。
因此,聽說G太太就與友人約定,一年一次在尾瀨進行兩天一夜的健行活動。
G太太平日忙於家事與照顧孩子,只有那天可以回到學生時代,與久不見面的友人話家常,
享受健行的樂趣。這樣的方式已經持續五年了。聽到這樣的事,我也跟著與友人約定,每年一同賞櫻。
每年接近櫻花盛開的季節,就想起與友人的約定,興奮不已。
• Let’s try it !
審視人際關係,決定「與誰、以怎樣的頻率」交往。能與自己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的人為優先考量。
(本文作者/荒河菜美)(摘自/人生要清爽: 物品 時間 人際關係整理術)
午夜戀曲-海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