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日本震災後發生福島核電廠爆炸,輻射外洩問題引發國人高度關注,這幾天經常看到的微西弗跟毫西弗是什麼?西弗(Sv)是輻射劑量的基本單位,人體所受的輻射劑量是以輻射的強度與曝露時間來計算,所以較常看到「微西弗/時」及「毫西弗/年」兩種,而「毫西弗」是「微西弗」的1000倍。
度量人體所受輻射之影響以西弗為劑量單位,一般以毫西弗(千分之一西弗)表示,西弗是輻射劑量的基本單位之一,但西弗是非常大的單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mSv)與微西弗(μSv),1西弗=1000毫西弗,而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至於計算人體受輻射的影響程度,通常以輻射的強度與曝露時間來計算,而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其實無時無刻都會接受到輻射,有些來自外太空,有的來自土壤、岩石中微量天然放射性核種、水及空氣中天然放射性氡氣,甚至人體中所含的鉀40等,這些稱為「天然輻射」。
依輻射偵測中心資料顯示,台灣的年平均天然輻射約為1-2毫西弗。若每天看電視1小時,累計1年所受的輻射劑量約0.02毫西弗,而台灣核能電廠運轉全年對廠外民眾造成的最大個人劑量約為0.001~0.015毫西弗,遠低於天然輻射造成的劑量。
除了「天然輻射」外,醫學診斷上的應用(如:核子斷層掃瞄及胸腔X光檢查等)、工業運用(如:液位指示計、非破壞檢驗等)、核子試爆及核能設施等都會產生輻射,這些統稱為人造輻射,其中以天然輻射所佔的比率最大,台灣地區民眾所接受的輻射,天然輻射約佔66.4%,人造輻射約佔33.6%(其中醫療佔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