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登白雞山的途中,不時可見油桐花落滿山徑
「白雞」,這奇特的地名,是取自附近「白石垵山」、「雞罩山」兩座山的首字合稱。
白石垵山(白石鞍山)即是「鹿窟尖」。鹿窟尖、雞罩山、白雞山,合稱「白雞三山」。
白雞三山約略可連為三角形,成三角鼎足之勢。其中,白雞山距離行修宮最近,山頂視野極佳,
可說是白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山峰。白雞山登山口位於行修宮後方的產業道路旁。
從行修宮旁的產業道路上行,繞往行修宮的後方,遇叉路,左叉路有「禪光寺」的牌樓。
取直行的水泥產業道路,約行四、五分鐘,右側叉路有一座小木橋越溪,即是白雞山的登山口。
過橋,山路寬闊筆直,緩緩爬坡向上。這條幾成直線的山路,是昔日裕峰煤礦(
前身為「海山一坑」)運煤的流籠車道,沿途可以發現不少礦場建物殘跡,山路兩側也充滿綠意,
不時可見油桐落花落覆地面。前行十分鐘,過一座鐵橋,橋頭有流籠台車的鐵軌殘跡。
過橋後不久,左側有一條小徑,路口電線桿上有「福德正神」的指標。小徑通過竹林,
附近有廢棄的石頭及磚厝。小徑盡頭,有一座小小的磚造福德祠,廟簷剝落,顯得落寞。
隨著當地採礦結束,土地公廟庭前也變得寂寞冷清。
圖:裕峰煤礦事務所遺址
回到主步道,續上行,不久就抵達了「裕峰煤礦」遺址。礦場事務所已廢棄,但建物主體仍保存完整,
紅磚舊損,木樑漸腐,屋內白牆還有礦場安全職掌的密麻文字守則;後方還有整排的礦場建築物,
但都已殘破不堪。事務所不遠處的礦坑口亦已塵封。昔日熱鬧繁忙的礦場,如今已繁華落盡,寂寥蕭索。
「裕峰煤礦」,即是昔日的「海山一坑」。民國73年(1984年)曾發生礦坑爆炸的災變,
造成92名礦工罹難。像我這年紀的人,對此事應都還印象深刻。那一年,台灣在短短半年內,
連續發生三場礦坑災變,共奪走269名礦工的生命,吹奏起台灣煤礦的輓歌。曾經蓬勃半個世紀歲月,
曾年產500萬公噸的台灣煤礦產業,至此漸漸走入傷感的尾聲。 裕峰煤礦遺址處,有左右兩條叉路,
左右相通,形成環狀路線,都可爬向白雞山。我採左去右回,繞一圈,再回到裕峰煤礦。取左行之後,
平緩的運煤路變成陡峭的山路。部份路段已鋪枕木,不難行走。不久,經過一礦坑,內有廢棄的捲揚機,
是昔日斜坑內運輸台車的動力裝置。
圖:落葉覆滿山徑,很自然原始的感覺
續前行,穿行於茂密的森林中,僅一小部份路段鋪設枕木,其餘仍保持原始自然的風貌。
山徑覆滿落葉,林間更見幽靜。獨行於山林裡,天氣有點陰霾,油桐落花殘殘點點,
加上剛才在裕峰煤礦的心情,這段森林小徑的氣氛也變得沉沉鬱鬱。
上行30幾分鐘,通過一片竹林後,遇左叉路可通往紫微環山步道;續直行,
距離白雞山只剩0.5公里。不久,就望見白雞山的山頭矗立於前方。爬向白雞山的最後一段山徑,
須攀爬幾近垂直的峭壁,落差約40公尺。這段峭壁路頗具挑戰性,幸好岩壁有樹根盤錯,
不難找到落腳點,謹慎攀爬,終於順利登上白雞山。
[行旅照片]
白雞山登山步道,寬闊筆直,為昔日的運煤路。
白雞山產業道路。
登山口,在右側叉路,過木橋越溪。
過鐵板橋,為昔日運煤橋,橋頭還可見台車鐵軌殘跡。
過橋,前方電線桿左側有小徑通往土地公廟。
土地公廟附近廢棄的石頭厝。
土地公廟,冷清寂寞。
裕峰煤礦(海山一坑)事務所(1)
裕峰煤礦(海山一坑)事務所(2)
殘破的建物。
塵封的礦坑。
爬往白雞山(左線),陡上的枕木階梯。
油桐落花,有些沉鬱。
廢坑裡,廢棄的捲揚機。
白雞山稜線林間幽雅小徑(1)
白雞山稜線林間幽雅小徑(2)
登白雞山,最後的攀頂陡路(1)
登白雞山,最後的攀頂陡路(2)
白雞山,海拔734公尺,有一野牛5號基石。
白雞山,四顧茫茫。
繞回裕峰煤礦途中一景。
途中有舊石階、有竹林、古厝,可能是昔日的隘勇路。
白雞行修宮,主祀關聖帝君。
白雞行修宮(恩主公)。
小孩喜歡在廟前遊玩,
黃昏還可欣賞夕陽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