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中,「習慣」 為costume,這個單詞也有服裝的意思,這似乎也在表達著一種英語文化對習慣的理解,習慣就像自己的衣服一樣總是穿在身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就成了野蠻人,一個人如果沒有習慣就不是文明人了。不同的人穿著不同的衣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習慣。 一九九八年五月,美國華盛頓大學請來世界巨富華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進行演講。 演講結束提問時,華盛頓大學的大學學生問華倫‧巴菲特:「你們怎麼做到比上帝還富有的?」 華倫‧巴菲特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原因並不在於智商,而在於習慣,你必須有好習慣。」 比爾‧蓋茲也說:「我認為華倫‧巴菲特關於習慣的說法完全正確。」 兩位世界巨富殊途同歸,說出了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必須有好的習慣,好習慣是成功的天梯。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應該通過教育來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英國詩人約翰‧德賴登在三百年前就說過:「起初我們養成習慣,後來習慣慢慢造就了我們。」這句話說明了人和習慣之間的密切關係,這並非人和自己的衣服一樣簡單,習慣對人的影響遠遠超過了衣服對人的影響。 前幾年大陸深圳一家頗有名氣的青年刊物,七月份隆重推出一篇調查——《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安子》,報導了一名普通的打工女孩艱苦創業的故事。 那年,十七歲的鄉下姑娘安麗嬌(安子)初中沒畢業,懷著希望和茫然,獨自一人從廣東梅縣扶大鄉闖到深圳。像成千上萬打工妹一樣,安子在一家港資電子廠,成了生產線上的插件工。沒完沒了的生產線,是安子八年打工生涯最深刻的記憶。 插件工枯燥苦累。一天工作十二小時,沒做多少天,手指上便是一團團黑黑淤血,十指連心的痛。但在繁重打工之餘,安子還是用學習來充實自己的每一天:從自學初中課程,一直到深圳大學中文系課程,打工前七年,安子堅持唸了六年半的書。七年打工收入,幾乎全交了學費。 今天的安子,是四家公司的總經理,其中「新家政服務公司」,是深圳十家同類企業的十大之一。安子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家政服務領域專家和十年後的千萬富翁。安子,被媒體盛譽為「深圳最著名的打工妹」、「打工族的精神領袖」,「安子現象」成了深圳這座移民城市一個重要文化符號,成為關於深圳傳說的主要故事之一。 八年不到的時間,一個普通打工妹完成「蛾變蝶」全部過程。安子靠的是什麼?是機遇,不錯,但是之所以能夠牢牢抓住機遇,是因為她有頑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正是她在艱苦的打工過程中培養起來的,而恰恰正是這些習慣造就了一個成功的安子。 根據習慣對人的影響情況來看,習慣,是「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知識指點我們「做什麼」及「為什麼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意願則是「想做」,要培養一種習慣,這三項缺一不可。